在汉朝冒险家看来,张骞在对匈奴战场上表现平庸,却也毕竟是封过侯,所谓“开外国道以尊贵”,看来前往西域比起和匈奴作战,性价比是高得多。所以张骞死后,他随从人员不论官阶高低,都纷纷向汉武帝上书,渲染外国有多少奇怪人群、物种和产品,以及征服西方可以获得多大收益。后来又有越来越多人加入进来。
汉武帝反应非常有趣,或者说体现对人性洞察:遥远西域,不是大汉良民愿意去,值得利用就是这些冒险家和流氓无产者。所以常常并不仔细核查他们所说是否属实,谁要去,就赐予符节,给予汉朝使者身份:牛吹得大,就是正使,吹牛胆子都小,那就只能给个副使当当。
西域个个小国大门,汉朝很大
年(前126年),张骞回来,这也不会是个轰动性新闻。司马迁刚好在这年踏上去东方漫游旅途,所以多半是几年后才知道张骞事迹。张骞带回来许多关于西域奇异世界消息,引起汉武帝浓厚兴趣,但对司马迁和汉朝大多数人来说,重要只有点:张骞是去西方寻找对付匈奴同盟,而他“不能得月氏要领”,无所获。
然后,在张骞建议下,好不容易暂停西南夷道路工程,又重新启动(参见第四章《开拓》),几万人因此苦不堪言,许多人在疲惫、饥饿和病痛中死去。
再后,张骞成为对匈奴战场上名将军,事实上司马迁主要也是把他当作员武将来看待。开始张骞表现还算不错,“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因为善于辨识道路而大大改善汉军后勤保障,他被封为“博望侯”,博望自然是视野开阔意思。
讽刺是,然后张骞就迷路。
元狩二年(前121年),因为张骞失道,没有能够及时赶到约定地点,导致另支汉军成为孤军,陷入匈奴重围之中,要不是统兵老将才气无双,几乎全军覆没。
这位老将正是司马迁最崇拜飞将军李广。至少在李将军粉丝看来,正是因为张骞失误,老将军封侯之梦再次破碎。
张骞也因此失去侯爵,汉朝男人,有什比封侯更重要呢?所以他发疯似想再次封侯。张骞用尽办法游说汉武帝,极力夸张说,联合个叫乌孙国家(在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对击败匈奴有多大意义。终于在元狩五年(前118年),他赢得二次出使西域机会。
这次规模和第次大不相同,张骞率领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价值几千万钱,此外还有牛羊万头。如前面已经反复强调,元狩五年正是为征伐匈奴掏空国库,汉朝财政极度紧张年。
结果张骞在乌孙再次“不得其要领”,又次白白浪费巨额国家财富。但张骞还在不懈努力,派出副使到周边国家去找机会,他还引导乌孙使者到汉朝来,让他们见识汉朝疆域广大和物产丰饶,希望改变他们对汉朝看法。
然而元鼎三年(前114年),这切还没有见效,张骞就去世,他终究没有再次得到梦寐以求侯爵。这之后,汉朝人对张骞评价无疑发生分裂:少部分人把张骞当作榜样,更多人恐怕认为他死有余辜流毒无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