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师将军后次出兵,军队并不缺乏食物,战死者也不能算多,但是将吏们贪污,大多不爱士卒,侵夺粮饷,因此才死这多人。
这些评价也未必公平。就算李广利贡献只是不添乱,但不添乱统帅也已经非常难能可贵。而且司马迁可能大大低估这种规模远征难度,现代研究历史地理学者,评价也许就完全不同:
李广利或许并非卫青、霍去病那样军事天才,但这次万里远征不愧是军事史上奇迹。在当时交通条件下,超过六万汉军从全国各地集中到玉门关出发,横穿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往返行程达五千余公里,其中部甚至追击敌人直到咸海和巴尔喀什湖之间康居,其艰苦卓绝是今天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坚强意志、高效动员、严明纪律、强大后勤保障以及旺盛进取冒险精神,此次远征是不可能成功。49
毕竟,司马迁没有在战争前线生活经验,只对大后方生活惨痛感受至深。看见那多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往前线,他也很难想象,除非高层挥霍而无能(当然这种挥霍定确实存在),有什理由会送不到将士们手里?
后世有可能为李广利翻案重要学者,自然首先是班固。无论对军事后勤还是西域问题,班固
久围城战。而康居国来救援大宛军队已经到,他们现在看见汉军军容壮盛不敢出击,拖到汉军疲惫时候,那就不好说。
当机立断接受和平,是最明智选择。后世有人抓住李广利未能进入大宛内城之类细节不放,未免吹毛求疵。
最后,汉军从大宛马群中挑选“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余匹”,新立个亲近汉朝大宛王,结盟罢兵。等李广利回到玉门关时候,已经是太初四年(前101年),李广利出征时步骑六万人,现在只剩万;战马三万匹,现在只剩千余匹。
这次胜利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它完全确立汉朝在西域权威。长安城里老皇帝,既是位慷慨仁慈父亲,又是个威力无边魔神,唯正确选择,就是匍匐在他脚下,接受他恩典。李广利回师
时候,西域各国国王改原来首鼠两端观望态度,纷纷把子弟送到他军中,让他们去长安城朝见皇帝,也作为人质。
但汉朝付出代价也极其惨重,两次远征西域,除“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汉书•陈汤传》)这个直接损失外,更可怕是它突破社会承受力极限,无数人流离失所,接下来日子里,民变会不断爆发。
凝结为历史记忆,就是《汉书》中八个字:“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司马迁无疑非常反感这次远征,后世很多评论者都注意到:出征前,司马迁极力渲染汉朝付出之多,胜利后,他又分明点出汉朝收获之少,显然是在说得不偿失。
并且他尤其讨厌李广利这个人。司马迁评论说,远伐大宛能够取得成功,靠是军正赵始成力战,搜粟都尉上官桀敢于深入,和校尉李哆出谋划策。言下之意,李广利只是坐享其成罢。司马迁还说:
贰师后行,军非乏食,战死不能多,而将吏贪,多不爱士卒,侵牟之,以此物故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