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说完周封建之坏处后,李斯总结道:“故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数百年过去,诸侯都疏远。为兼并土地,如仇雠般互相攻击,彼此诛伐,连周天子也弗能禁止,甚至被诸侯反噬,日渐衰微。”
“如今周朝留下五百五十
反方辩手李斯今天也不怕得罪人,政见这种东西,要别发表,旦出言,就得死死站住脚,决不能迟疑后退。
他露出笑:“说,封建之议,乃食古不化之言!”
不等宗正抢白,李斯便朝秦始皇又揖:“请陛下,容臣细细道来!”
“可。”
秦始皇作为裁判,给反方说话机会,正方辩手也只好偃旗息鼓,竖起耳朵细听李斯破绽。
直到亲眼见到,黑夫才发现,秦国家大计,并不由秦王、皇帝拍脑袋独裁决之,而是采取和后世样策略:开会。
比如秦孝公时,商鞅和甘龙,杜挚等大臣在孝公面前开会,番辩论后,秦孝公倾向于商鞅,变法才开始。
秦惠文王时期,张仪和司马错也搞过伐韩还是灭蜀辩论,最后司马错胜。
秦武王时,樗里疾和甘茂就进攻宜阳进行过辩论。
就连秦昭王时,关于武安君白起罪过和生死,虽是秦昭王意孤行,但也遵循形势,让群臣开会表决……
李斯道:“方才诸君言,周有天下,将土地像剖瓜样分割开来,设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子弟为诸侯。诸侯百余,如繁星罗列,四布于天下,就像辐条集中于车毂般,集结在周天子周围;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藩篱,可是如此?”
他说没毛病,宗正等人只好点头称是。
李斯是谁?学阀荀卿弟子,本人也是个学霸,在稷下、兰陵都混迹过,儒家那套东西,他熟得不行,见对方入套,便立刻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他侃侃而谈道:“但接下来事,诸君却为何避而不谈?周室传承不过百余年,到周夷王时,因是被诸侯拥立,竟亲自下堂去迎接诸侯,害礼伤尊。周宣王虽有中兴,却也无力决定鲁侯之嗣。就这样日渐陵夷,到周厉王、周幽王,诸侯更加难制,共侯伯公然行天子之政,申侯勾结犬戎入寇。等到平王东迁后,周已自列为诸侯,从那以后,箭射王肩者有之,问鼎轻重者有之。诸侯乖戾,再没人把天子看作天子。”
“故而以为,博士言周传承八百载,实则不过三百年,之后五百五十年,所谓周天子,不过是个空名罢!个中缘由,是因为周分势为百余诸侯,最后王室侵陵衰败,诸侯尾大不掉……”
这种御前会议被称之为“廷议”,也是每次朝会主题。
这既是秦国传统,也是秦始皇推崇至极《韩非子》里主张:“人主虽贤,不能独计!力不敌众,智不尽物,与其用人,不如用国……”
当然,会议结果,绝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这些廷议流程很像是辩论赛,君王不亲自下场,只作为主持人与裁判,冷眼旁观,却拥有最终定夺权。
之前议尊号,眼下封建郡县之争,亦是如此……
从黑夫位置看去,正方辩手王绾还没说话,二辩手,九卿之宗正则赫然起身,质疑李斯方才那句话是什意思?是否有中伤群臣之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