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雍忧郁脸色松,拱手行礼道:“谢过赵大夫,不过此事还需夫子应允,且非为夫子人,是为千余黎民也。”
赵无恤微微点头,据他观察,仲弓虽然有些迂阔,但也不失为县之才。
进入中都邑外郭后,赵无恤则发现这里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行人相撞也不争吵。田亩恢复原始西周井田制,国人在做私田里劳作前,不用兵卒、乡老来催促就会先自发前往中央公田开耕,正所谓“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位身穿葛麻粗布衣物中年儒士带着位弱冠少年携壶浆来犒劳,朝他们行礼表示感谢。
“子骞师兄,赤!”冉求站在路边,远远朝那中年儒士和少年招手。
中都邑给赵无恤最深刻印象,不是到处设立粥棚,也不是归之如流水郓城、大野泽民众,而是这里种气质。那就是多数人尊卑有序,以及守礼、鞠让。
冉求介绍说,孔子门下“升堂”弟子们都被放到各地百户小邑中管理里闾,而在中都之郊负责接待流人则是冉雍,字仲弓。
冉雍同样二十出头,他是冉求同族,但已经血缘疏远,沦为卑贱庶民,连士都不是。他长着张忧郁长脸,头上是圆圆发髻,笼着宽袖让人将冉求运回粟米搬运下来。
在得知冉求因为兵卒带太少而在涂道上遇袭后,冉雍出言安慰他道:“大野泽群盗也是活不下去民众,幼年卑贱,故知其苦痛,若是能以德化民则可以解决,以兵甲进剿却收效不大。”
他倒是眼看穿群盗肆虐缘故是部分鲁国领邑大夫残,bao不仁,但却主张非,bao力不对抗,显得有些迂腐。
“子有师兄!”
少年扭头看面带喜色,而中年人则先与农人们说几句话后才走过来,他目视长达数十步赵无恤车队,看就知道是贵人经过,便正正衣襟,带着少年丝不苟地拱手行礼。
原来中年人名为闵损,字子骞,他三十余岁,属于孔子年纪较大弟子。他穿着简朴,面容淳厚朴实,以孝而闻名,据说孔子曾称赞他:“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而那个年岁比无恤还小些少年,则名为公西赤,他头上还留着发鬟,眨巴着眼睛朝
赵无恤与之见面后想:“这大概就是他以德行闻名,而不以政事见长缘故罢。”
不过把出身卑贱而有怜悯之心仲弓安排在这里是很有效,他会亲自搀扶老者,会又低声劝说他们不要慌乱,安抚流民们惊惧情绪。
于是民众们进入这里后,仿佛放下争心,因为孔子以牺牲军备为代价,换取粟米维系着流民们生活,并尽量拨出土地安置他们。离秋收也还有半月时间,郓城和大野泽流民源源不断进入,但孔子似乎想不到拒绝他们入境理由,也想不出能广增粮食法子,所以才让冉求去汶西、宰予去曲阜借粮。
冉求虽然运十来车粟米,但面对千余徒然涌入流民,依然是杯水车薪,只能熬粥勉强维持几天。
就在此时,赵无恤出面,他对冉雍说道:“甄城和廪丘虽然也不富裕,但撑到秋收是没问题,余可以将廪丘府库里部分粟米运抵中都邑,也算余身为子贡之友人,为孔子做些事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