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宣布新垦土地“永不起科”,朱元璋这个底气,正是从成功户籍推行中来
。
在很多历史书里,作者讲到各朝开国君主时,往往热衷于描绘其在疆场上血腥攻伐,沉醉于宫廷官场
钩心斗角,对于民政建设往往
笔带过。这会让读者产生
种错觉,仿佛只要君王们得
天下,税赋钱粮、民众徭役就会自动各归其位,倾心输诚。
事实上,这些琐碎枯燥工作才是真正
大事,也是真正
难事。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
个国家,必须像烹小鱼
样小心翼翼,不可操切,否则
不留神就烂
。
纵观朱元璋在洪武年间这
系列举措,正好是老子这句话
最佳脚注。
他每
项政策都经过反复推演,有设计,有试点,有铺垫,有妥协,策略务实而有弹性,
步步走得十分扎实。从“户帖”到“赋役黄册”,从“
百
十户里甲”到“鱼鳞图册”,从“粮长制”到“实习历事”,层层推进,有条不紊。
黄册底细,遣返原籍。除
些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和边境之外,大明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和直隶地区
民众,就这样被朝廷严密控制起来。
黄册和里甲制锁住人口相关
税费和徭役,鱼鳞图册和粮长则掌控
田地租赋。黄册、鱼鳞图册以及里甲制三位
体,构成
道又
道纵横铁索,牢牢地把百姓钉在
土地之上,动弹不得,化为稳固税基,源源不断地为朝廷输血。
大明凭借着这三样工具,将控民之术提升到个前所未有
新高度。历数前朝,还从未有
个政权对民众
控制能做到如此深切细致。
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和里甲制所构成体系,对民众
管束和禁锢达到
前所未有
严密,是不折不扣
“张密网以罗民”。明清两代被称为中央集权
巅峰,其根源,就在洪武始建
这套底层设计里。
朱元璋理想,至此得到
完全实现。
朱元璋别施政成败姑且不说,至少在地方户籍建设上,他展现出
个成熟、理性、精明且极有耐心
政治家手腕。其中
管理手段之稳重,放之今日仍有参考价值。
经常有人会感到很奇怪,朱元璋在国初那折腾,为何国家没怎
乱,答案就在户籍建设
细节中。
想想看,如果朱元璋制订户籍政策时
数字可以说明切。
三位体初建之后,全国户数
千零六十五万两千七百八十九,人口六千零五十四万五千八百
十二,全国耕地面积达到八百八十万四千六百二十三顷六十八亩,共可收夏麦四百六十九万
千五百二十石,秋米二千四百七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石。
这些看似枯燥数字,意味着
个新生政权已经渡过
初期难关,彻底站稳脚跟,开始进入上升通道
。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心情不错朱元璋,向天下颁布
道圣旨:“方今天下太平,军国之需皆已足用。其山东、河南民人田地、桑枣,除已入额征科,自二十六年以后栽种桑枣果树与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朱元璋觉得目前掌握耕地,提供
税赋已足够国家开销,从此以后新开垦
土地永不必征税,老百姓随便种吧。这个政策开始只覆盖两省,很快涵盖到几乎整个北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