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对百姓压迫,比税赋更可怕。税赋虽重,只要你辛苦耕种,总能凑出来。可
旦你去服徭役,自备干粮是
重负担;家里损失
个劳动力,导致田地抛荒,是二重负担;税赋可不会因此而减少,最终成
三重负担。对百姓来说,服
次徭役,等于三倍付出,这得多可怕。
但是官府又不能不重视徭役。没有这些免费劳动力支撑,古代z.府根本无法主持大型工程,无法维持府衙日常运作,更没办法在战时组织军事行动。
朱元璋建起里甲制,就是打算以其为经纬,把徭役分配给每户人家,叫作“配户当差”。明代徭役分成“正役”和“杂泛”两种。正役是国家征调
各项工作,除此以外都是杂泛,内容极为庞杂,如民夫、皂隶、库匠、轿夫、伞夫、狱卒等。里长和甲首最重要
职责,就是带领
脸不情愿
老百姓去轮流服这些徭役。
具体规则是这样:
全国版里之内,
共
百
十户,分成十个里长和
百户普通人家。
百户人家里,每十户立为
甲,甲里选
户为甲首。
:据《元史·百官志》所载,枢密院下设详定使司,负责在四方献策中择其善者上报皇帝。司内置掌书记二员,正七品。察罕帖木儿执掌河南行省时,兼任河南行枢密院事,开济为河南洛阳人,在其麾下任掌书记,掌管详定使司内文书往来与记录。
这个里甲制度始创于湖州,然后在东南几省试运转十年,效果相当不错。朱元璋有
底气,遂在洪武十四年正式开始在全国推行。
全国版“里甲制”,是以湖州版为基础
2.0升级版,两者
运转逻辑基本
样,但在细节上做
很多改良。
比如说,除农村
“里”之外,还设
两个同级别
建制:城市
户口,叫作“坊”;城郊户口,叫作“厢”。再比如说,除
民户之外,军户和匠户也各自造册,甚至有度牒
僧道等宗教人士,只要你有寺庙庵观以及田产,就同样得建黄册,不得例外。
再比如说,里所囊括
户数,不再是
百户,而是
百
十户。
这十个甲,要排定个次序。每年都按次序派出
甲,也就是十户,去应徭役,十年
轮换。不应役之年,叫作“排年”;应役之年,叫作“现年”。
到应役之年,现年甲首带着自己所辖十户人家(含自家)所出
壮丁,到现年里长那儿报到,然后
起前往官府,在规定时间去规定地点干活。完成徭役后,甲首再把壮丁们带回来。
也就是说,每年,都有十
户人家前往应役:现年里长+现年甲(现年甲首+九户普通人家)。十年
轮,正好
百
十户
在所有改动里,最醒目也最深刻
个变化是:里长和甲首
职责不
样
。
湖州“里甲制”对里长、甲首职责描述,是“催办税粮军需”“追征钱粮”。而在全国“里甲制”
框架下,里长、甲首多
个职责。
俩字:徭役。
中国老百姓历来要承担两种义务:种是税赋,要
交钱要
交实物;还有
种是徭役,要出人力。比如要兴修水利,比如运送军需粮食,再比如地方官府还有些迎来送往、日常修葺
琐事,都要征调人力来做。
这些活都是白干,没有工钱,服役者往往还要自备干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