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个制约装置叫作“老人制”,这是脱胎自汉代三老
种规矩,在当地选拔年龄大而且德高望重
老人,作为平息乡里争讼
裁决者。朱元璋认为老人“于民最亲,于耳目最近,谁善谁恶,洞悉之矣”。
根据《教民榜文》记载:“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
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可见里老人这个角色,等于在里长之外,安置
个类似于御史或大法官
独立角色,用以平衡监督。而且朱元璋还特别加
条:“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回里甲老人理断。”
好家伙,越级上告还不行,必须先经里老这关。
第二个制约,朝廷下发系列规则。它其实是
本里甲工作手册,里面详细解释
里甲
工作职能以及各种规矩。比如有份文件叫作《乡饮酒礼图式》,这可不光是喝酒,而是
整套乡村古礼仪法。
这套朝廷出版规则,再加上地方自行约定
乡约,构成
基层
准法律条规。里长、甲首就算什
都不懂,只要严格遵循乡约行事,总错不
。而且这些文件是完全公开
,甲内每个人都知道规矩是怎
回事,无形中也有
制衡。
都有份。
们可以把这个全国版里甲制理解成四个同心大转盘:
图四·6里甲制同心转盘示意图
最内圈是十个天干年份,外
圈是十个里长,再外
圈是十个甲首,最外
圈是十个甲。四个轮同时转动,每
年,都能找到
个对应
里长、甲首以及甲。
这样来,徭役就可以公平地摊派在每
户头上。这个设计,可谓巧妙。
还有第三个制约。
早在洪武四年,当时里甲制还没建起来,地方势力还很猖獗,对征粮工作影响严重。朱元璋深感不便,在各地——主要是江南——临时设置个叫“粮长”
职务。
粮长由当地丁粮多富户充当,平均每
万石(各地区
数字不固定)
税赋区域,朝廷会设置
人。
粮长工作,是前往京师领取文书,返回自己
辖区,督促里长、甲首把粮筹集好,再带队解运到指定仓口。按照朱元璋
设想,粮长
来可以监控官吏tf,二来可以绕开豪右揽纳,上便朝廷,下通民众。
等到洪武十四年里甲制出现之后,里长和粮长职务范围就显得有点叠床架屋。可这个职务非但没
为进
步公平,官府还要对人户进行分等,按照丁口分成上、中、下三等。丁口多者为上,寡者为下,每户轮役出
丁口都不同。
规则里还加个监控条款。如果其中
户逃避徭役被发现,那
整个
甲十户都要连坐受罚。如果
个甲出
问题,整个
里
百
十户都要株连。这样
来,民众为
避免自己倒霉,会彼此监视,无形中替官府做
监控工作。
可是,这样来会产生
个问题。
当时国民识字率很低,综合素质差。人人都有机会管事,可万
他没那个管理水平怎
办?万
他有那个水平,却用来给自己捞好处怎
办?就算不徇私枉法,他为
里私利,去侵占别家利益怎
办?
任何权力,都是需要制衡,哪怕是
甲
里也不例外。朱元璋为
确保这个制度
平稳运行,又煞费苦心,特意安装
几个制约装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