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穆巡视圈,眼皮也不抬,开口批评说后湖关防太过松懈。*员赶紧请教说怎改进,何穆也不客气,提四点要求。
第点,太平门旁边石闸,要标定个刻度。平日湖内水量控制,看水位刻度决定,过则开,不过则不开。
第二点,湖边每百步设置石碑通,写明“不许官民人等占种湖田”。
第三点,于神策门外东城脚下湖边,修起道界墙并栅栏,切断人畜往来,防止百姓窥伺册库。
第四点,过湖船只,要严加管理,铁锁连串,铺门封锁。何穆这四点要求,看似是很合理建议,并无不妥,可黄册库*员听,就知道里面暗藏杀机。
门外湖口检阅厅,主事*员仔细查验其身份、凭信文书。无误后,由掌握钥匙内监打开铁索,带队上船。当日济渡任务结束后,内监还得把船重新锁上,加上封条。
就算过湖上洲陆,黄册库也不能轻开。负责人得先从主事*员那儿领取文书,再到守备太监那儿领取钥匙,结束之后,要把钥匙原样交回。
当时有两句诗:“四面环巡照大禁,中洲守护绝通衢。”诗般,但描述禁绝情景半点不假。
明代关于“过湖开库”故事很多。比如在洪武年间,曾经有位监生,从守备太监那儿拿钥匙去开门,然后有事回家,就把钥匙也带回去。他媳妇看钥匙上缀着黄色绒绳太旧,给换根新绳。等监生把钥匙交还守备太监,太监看大惊,说这钥匙绳是马娘娘亲自搓,你擅自换走,要倒大霉。吓得监生连滚带爬回家,还好媳妇没来得及把旧绳子扔掉,赶紧重新穿回去,免去场大祸。
这故事有点传奇色彩,尤其是马娘娘亲自搓绳这个细节,很有民间想象风格。不过它至少证明,后湖管束之严,连老百姓们都很清楚。
先看第条。
后湖体量很小,水位多寡不稳定,所以洪武年间在太平门和太平堤设置石闸、石洞,涝时开闸泄洪,旱时闭闸蓄水,以保证黄册库安全。
这个石闸年久失修,不怎好用,导致后湖水量时高时低,湖域时大时小。周围老百姓们要在附近偷偷引水种田,要偷偷捕鱼、樵采、放牧,让官府很是头疼。
何穆提出重修石闸,确实是个好建议。
接下来这个故事,可就是不折不扣过湖斗争。
弘治元年(1488年)十月二十日,有个叫郭镛太监,奉命去两广公干。他路过南京时,突发奇想,硬是逼着内监把船锁打开,带着二十多个随从登上梁洲,在黄册库逛足足半天,过午才走。
这事惊动南京御史们,他们以监察御史孙纮为首,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上书天子弹劾郭镛“擅游禁地”,强调说黄册库是国家机密所在,虽然这人并未造成什损害,但万开这个先例,以后人人都可以进入,贻害无穷,所谓“其源开,末流无所不至”。
册籍之重,兹事体大。皇帝很不高兴,把郭镛申斥通,顺手夺他两广差使。
这起纠纷,引起宦官们很大不满,认为南京御史小题大做,故意让他们难看,暗搓搓地伺机报复。到弘治三年,司礼监有个叫何穆太监,前往后湖巡视。这次他奉圣旨,黄册库*员乖乖地请他过湖勘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