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明代文书。据当时记载,这批资料中包括万历至崇祯期间攒造千本黄册,这是黄册库硕果仅存孑遗。
这些资料在修完明史之后,烧烧,毁毁,残存被送入北京内阁大库。这个大库坐落于紫禁城内,里面除存放明末文献之外,还有清代诸多诏令、奏章、朱谕、外国表章、历科殿试卷子、盛京老档等等。这个大库收藏十分丰富,戒备也异常森严,王国维曾经评价说:“三百年来,除舍人、省吏循例编目外,学士大夫,罕有窥其美富者。”
转眼到宣统元年(1909年),大清国眼看要完。这个内阁大库年久失修,收藏急需清理。但主事人不知怎想,觉得最没用就是那些年代久远档案,把它们都挑出来要统焚毁。幸亏在学者罗振玉坚持下,这个计划没得到执行。罗振玉亲自下场,将这些价值千金旧档装八千个麻袋,转移到国子监内。
及至民国,z.府筹建历史博物馆,又把这八千麻袋文件迁到午门,然后就直扔在那儿无人问津。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当上教育总长之后,委托鲁迅进行整理。可惜篇卷浩大,以鲁迅先生能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勉强完成二十麻袋工作。剩下就只能搁在原地,任由别人随意盗取。鲁迅先生曾专文介绍过这段经历,叫《谈所谓“大内档案”》,收在《而已集》中,有兴趣人可以去看看。
1921年,教育部资金入不敷出,便把主意打到这八千麻袋上面。他们以四千零五十枚银洋价格,卖十五万斤档案给西单同懋增纸店。纸店把这些档案运去唐山,准备打成原浆。幸亏罗振玉得知此事,也幸亏他手里有钱,以三倍价格从纸店把这些档案抢回来。
罗振玉深入挑拣,从里面搜拣到颇多明清资料,出版《史料从刊初编》,是研究明末清初重要材料来源。
1924年,罗振玉以万六千元价格,把这批档案中十二万斤卖给大收藏家李盛铎;1928年,李盛铎把其中六万件交还溥仪,剩下卖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从中抢救、整理出四十册明清史料,尤其是明代史料最为珍贵。
几经周折,这八千麻袋内阁档案已经严重缩水。抗战开始之后,z.府迁移部分到南京,还有千七百麻袋资料留在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档案局于1958年对这千七百麻袋展开清理工作,最后挑出三百麻袋具有史学价值资料,其中有三千件明代文牍档案,收藏于中国第历史档案馆至今。
往日喧嚣,就这样逐渐远去。
细小尘埃缓缓落定在破旧黄册封皮上,悄然累积,不再飘起。不知历经世事它如有灵智,是否会回想起那些年在后湖黄册库日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