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扬长而去,而荀彧则重新投入到如山案牍中来。刚才交锋,只是个短暂小插曲,与其说是个烦恼,倒不如说是难得喘息机会。荀彧现在全部精力,都投在如何让曹公心无旁骛地在官渡作战上。
曹公若是战败,这切伎俩基础,也就荡然无存。
杨俊并不知道自己名字曾在荀彧脑子里闪而过,他此时刚刚拜别伏完,正要离开伏府,伏完起身送至门口。
伏完与杨俊年纪相仿,可面相却老得像贾诩样,走起路来佝偻着腰,似乎无时无刻不承受着巨大压力。他在许都朝职不高,只是个中散大夫,但身份颇为尊贵。原因无他,只因他有个叫伏寿女儿。伏完和野心勃勃董承不样,这是个深自内敛、极懂谦退之道人。天子移跸许都时,本来曹公给他封个辅国将军仪比三司,地位只比董承低线,可是他坚辞不受,缴还印绶,最后只封个中散大夫闲职。平时他极少与宫内来往,府里大门除非有朝议,否则很少打开,生活得无比低调。
杨俊来拜访他,是为聚儒之事。伏完除外戚身份以外,还有个格外显赫身份——他是今文《尚书》鼻祖伏生十世孙。
应下来,夸口说袁绍对他文章向赞赏有加,不会不给这个面子。然后他又得意洋洋地说道:“对,咱们还可以发道诏书,责成荀谌在河北召集各地儒生,统赶往许都,省得们去发邀请。”
孔融这话有点得寸进尺,荀彧却眼前亮。
聚儒这事对曹公是个麻烦,却也未尝不是个保护伞。若是郑玄参加,这次许都聚儒将会成为近四十年来最大规模学术盛事。几十位大儒和各地士子在城里这摆,就算是座不设防空城,袁绍也不敢发起进攻。届时倘若曹公在官渡不利,可以从容撤回许都,多些喘息和回旋余地。
孔融只为声名,荀彧眼光却早已落在天下。
想到这层,荀彧便开口道:“会请陛下尽快下诏给河北。对,郑公与那多位隐士逸儒要莅临,少府没什人手,只怕忙不过来吧?”
伏生是秦时博士,私藏《尚书》二十九篇,直到孝文帝时方才开帐授徒,地位极其尊崇。今文尚书派,归根溯源皆出他门下。而伏家世传经学,历秦汉二世四百余年,号为“伏不斗”。孔融搞许都聚儒,伏家这块大牌子,是无
“请杨俊来帮,他在北边认识很多人。”
荀彧听这名字,眉头皱。杨俊已被郭嘉定性为极端可疑之人,只是还没拘押而已。孔融把他叫来帮忙,显然是有意为之。不过这无关紧要,荀彧微微笑:“光是季才个人,怕是不够。让徐干来协助你。”
孔融表情滞,发现自己居然被绕进去,无可奈何地说句好。
孔融打算,是多召集些今文派儒生,敲钉转角把这段公案定性,荀彧心里如明镜般。徐干接替满宠担任许都令,文声也不错,荀彧派他去,可谓名声言顺,任谁都无可指摘。这把沙子掺进去,孔融对古、今派人数比例控制便无法随心所欲,再怎样也翻不天。
这是典型荀氏手腕,看似谦冲退让,实则绵里藏针,还把面子搞得光光,谁也不必撕破脸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