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重要因素。小说家必须把具有现实意味,同时又兴味深长、言行中颇有不可预测之处人物置于那部作品中心,抑或中心附近。**人品看就明白人,说着满口听就明白话,做全是想就明白事,这样小说只怕没法吸引太多读者吧。当然,肯定会有人说:“像这种用平平常常手法,描写平平常常事情小说,才是好小说嘛。”不过这个人(归根结底只是个人喜好)对这样故事却提不起兴趣。
不过,比起“真实、有趣、某种程度不可预测”,想在小说角色方面,更重要还是“这个人物能把故事向前牵引多少”。创造登场人物固然是作者,可真正有生命登场人物会在某刻脱离作者之手,开始自己行动。不单单是,众多虚构文学作家都承认这件事。如果没有这种现象发生,把小说写下去肯定会变成味同嚼蜡、艰辛难耐苦差事。小说若是顺利地上轨道,出场人物会自己行动起来,情节也会自然发展下去,结果便出现这种幸福局面,小说家只需将眼前正在展开场景原封不动地转化成文字便可。而且这种时候,那个角色还会牵着小说家手,将他或她引领到事前未曾预想过地方。
请允许举出自己最近小说来当具体例子。写长篇小说《没有色彩多崎作和他巡礼之年》中,出现位非常出色女子木元沙罗。说实话,刚开始写这部小说时,本来是准备写成短篇小说,按照预先设想,篇幅折算成稿纸大约在六十页。
简单说明下情节。主人公多崎作出生于名古屋,高中时代,非常要好四位同班同学向他宣布“从今以后再也不想见到你,再也不想跟你说话”,却没说明理由,他也没有特意去问。后来他考进东京大学,在东京铁路公司就职,现在已经三十六岁。高中时代遭到友人绝交、甚至连理由都不给事,在他心里留下深深伤痕。然而他把这件事藏在心底,在现实中过着安定生活。工作上诸事顺利,周围人们也对他十分友善,还和好几位恋人交往过,然而他却无法和别人缔结深层精神联系。然后他与年长两岁沙罗邂逅,两人成为恋人。
个偶然契机,他把高中时代遭到四位好友绝交经历告诉沙罗。沙罗略沉吟,对他说:你必须立刻回到名古屋,查清楚十八年前到底发生什。“(你)不能只看自己愿意看东西,而是要看不得不看东西。”
说实话,在沙罗说出这番话之前,想都没想过多崎作会去见那四个人。本来打算写个相对较短故事:多崎作始终不知道自己存在遭到否定理由,只能安静而神秘地生活下去。然而由于沙罗这说(只是把她对作说出话依样画葫芦地转换成文字而已),就不得不让他到名古屋去,最后甚至把他送到芬兰。至于那四个人是什样人物?每个角色都得重新设计,而他们各自走过人生之路也得具体地着手描写。结果,故事便理所当然地采用长篇小说体裁。
也就是说,沙罗脱口而出句话,几乎瞬间便令这部小说方向、性格、规模和结构为之变。对此也是大为惊诧。细想起来,其实她不是冲着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