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争得天翻地覆,但
要知道,在朝廷里混事这帮人,个个都不简单:老百姓家孩子,辛辛苦苦读几十年书,考得死去活来,进朝廷,再被踩个七荤八素,这才修成正果。生肖都是属狐狸,嗅觉极其灵敏,擅长见风使舵,无事生非。皇帝玩这点小把戏,在他们面前也就是个笑话,傻子才看不出来。
更为难得是,明朝大臣们不但看得出来,还豁得出去。第个出头,是户部给事中姜应麟。
相对而言,这位仁兄还算文明,不说粗话,也不骂人,摆事实讲道理:
“皇帝陛下,听说您要封郑妃为皇贵妃,认为这是不妥。恭妃先生皇长子,郑妃生皇三子(中间还有个,夭折),先来后到,恭妃应该先封。如果您主意已定,定要封,也应该先封恭妃为贵妃,再封郑妃皇贵妃,这样才算合适。”
“此外,还认为,陛下应该尽早立皇长子为太子,这样天下方才能安定。”
,申时行只得叹息声,扬长而去。
但这次,申老师错,他低估对方智商。事实上,万历十分清楚这封奏疏隐含意义。只是在他看来,皇帝毕竟是皇帝,大臣毕竟是大臣,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此即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但般说来,没事上山找老虎玩,只有两种人:种是打猎,种是自尽。
话虽如此,万历倒也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正式亮出匕首之前,他决定玩个花招。
万历十四年(1586)三月,万历突然下达谕旨:郑贵妃劳苦功高,升任皇贵妃。
万历再次愤怒,这可以理解,苦思冥想几天,好不容易想出个绝招,自以为得意,没想到人家不买账,还言点破自己真实意图,实在太伤自尊。
为挽回面子,他随即下令,将姜应麟免职外放。
好戏就此开场。天后,吏部员外郎沈璟上书,支持姜应麟,万历二话不说,撤他职。几天后,吏部给事中杨廷相上书,支持姜应麟,沈璟,万历对其撤职处理。又几天后,刑部主事孙如法上书,支持姜应麟、沈璟、杨廷相,万历同志不厌其烦,下令将其撤职发配。
在这场斗争中,明朝大臣们表现出无畏战斗精神:不怕降级,不怕撤职,不怕发配。个顶个地扛着炸药包往上冲,前仆后继,人越闹越多,事越闹越大。中央官不够用,地方官也上书凑热闹,搞得塌糊涂,乌烟瘴气。
然而事情终究还是办成,虽然无数人反对,无数人骂仗,郑贵妃还是变成郑皇贵妃。
消息传来,真是粪坑里丢炸弹,分量十足。朝廷上下议论纷纷,群情激奋。
因为在后宫中,皇贵妃仅次于皇后,算第二把手。且历朝历代,能获此殊荣者少之又少(生下独子或在后宫服务多年)。
按照这个标准,郑贵妃是没戏。因为她入宫不长,且皇帝之前已有长子,没啥突出贡献,无论怎算都轮不到她。
万历突然来这招,真可谓是煞费苦心。首先可以藉此提高郑贵妃地位,子以母贵,母亲是皇贵妃,儿子名分也好办;其次还能借机试探群臣反应。今天提拔孩子他妈,你们同意,后天就敢提拔孩子。温水煮青蛙,咱们慢慢来。
算盘打得很好,可惜只是掩耳盗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