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他们才能尚浅,难堪大用,但沈哲子却寄予厚望,会继续给他们创造磨炼才能机会,期待看到他们成长为独当面人杰。
经过两天休整,再上路时,少年们气象便又有进益,不再像最开始那样散漫、没有头绪,整支队伍都洋溢着朝气蓬勃锐气。
当这支队伍出现在山阴城外时,引起不小骚动。其队列严整,士气饱满,不逊于各大豪门世家精锐部曲庄兵。但看其年龄,除那三十个龙溪卒外,剩下大半都是稚气犹存少年,没有哪家会训练这些气力未足半大少年作为家族武装。
少年们目不斜视,拱卫着牛车缓缓驶入山阴郡城,对于道旁围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乏好奇者追随其后,直看到这支奇怪队伍进入郡府治所,才恍然大悟这些少年竟然是吴兴沈家部属!
江东之豪,莫强周、沈,大凡吴人都听过这句民谚。如今周氏已经败落,沈家更有豪首之称。但对于久不历兵灾,承平已久会稽人而言,对这句话却并没有个直观认识。
十天后,山阴郡城已经依稀在望。
其实早在数天前,他们就已经渡过钱塘江,行程大半。之所以今天才到达山阴城外,是因为沈哲子带领队伍在西陵休整两天。过去几天里,少年们风餐露宿,虽然各逞其能,但因为没有经验,准备也不充分,精力消耗实在太大。
同时,沿途这种文字、图记记载,沈哲子也都尽数收拢起来,封存箱中。他已经向少年们许诺,待回到武康龙溪庄园,便由少年们依据这些资料,编纂整理份《武康县图志》,付梓刻印,分赠众人。
这样份图志,自然不入那些治学大家法眼,但对少年们而言,却是最大褒奖。他们努力有成果,成果得到尊重。
沈哲子则在资料箱上书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此行长途拉练做出总结,也对格物致知理念作出补充。
沈充入主会稽,最初确实让些会稽人莫名心悸,但其上任以来,察其所为并没有什出格之举。只不过是联络会稽本地士族,劝农治桑,清河通渠。动作虽然频频,但却少有彰显武力之举。
时间久,会稽人未免对沈家豪武之名有所淡忘,乃至于渐渐看轻,所谓江东豪首,不过如此
他很少教授少年们经义内容,哪怕其中最为博学、将纪友都给辩倒那个少年马明,也仅仅只知道寥寥几句经文。
但这每句经文,都是他们身体力行,切身感受而后得到总结。这就是所谓六经注,对经义理解深刻,又岂是那些埋首纸堆、皓首穷经博学之士能够相比。
听说过许多大道理,但仍过不好这生。但问题是,听过道理,有几条能知行合,遵行不悖?经义不行,不足明理。对于这些少年当中佼佼者,沈哲子为这个名为马明少年拟字“行之”。
至于另个个人武力和统筹领导力都极为出众少年陈甲,也有个字为“破虏”。
这两个少年皆出身寒微,累世为沈家荫户,在时下这个世道,出生之日便已经注定生命途。但当沈哲子给他们提供个展示自己机会后,很快就在少年营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佼佼者。所展现出来特质,绝不逊于那些高门膏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