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婚事不成问题,老正因为崇拜儿子,谄媚儿子,切由儿子作主。又或儿子虽读《创造》《解放》等等杂志,可是也并不怎讨厌碾坊和橘子园作陪嫁妆奁。儿子抱负另有所在,回乡来要改造社会,于是作代表,办学会,控告地方公族教育专款保管委员,建议采用祠庙产业,且在县里石印报纸上,发火气极大议论,报纸印出后,自己还买许多分各处送人。
……到后这些年青人所梦想热闹“大时代”终于来到,来时压力过猛,难于适应,末不出两途,或逃亡外省去,不再回乡;来不及逃亡,在开会中就被当地军警与恶劣乡绅称为“反动分子”,命运不免同中国这个时代许多身在内地血气壮旺青年样。新旧冲突,就有社会g,m。涉g,m,纠纷随来,到处都不免流泪流血。最重大意义,即促进人事上新陈代谢,使老衰老,离开他亲手培植橘子园,使用惯熟船只家具,更同时离开他那可爱儿子(大部分且是追随那儿子),重归于土。
至于妇人呢,喂猪养鸭,挑水种菜,绩麻纺纱,推磨碾米,无事不能,亦无事不作。日晒雨淋同各种劳役,使每个人都强健而耐劳。身体既发育得很好,橘子又吃得多,眼目光明,血气充足,因之兼善生男育女。乡村中无呼奴使婢习惯,家中要个帮手时,家长即为未成年儿子讨个童养媳,于是每家都有童养媳。换言之,也就是交换儿女来教育,来学习参加生活工作。这些小女子年纪十二三岁,穿件印花洋布裤子过门,用只雄鸡陪伴拜过天地祖先后,就取得童养媳身分,成为这家候补人员之。年纪小虽小,凡是这家中切事情,体力所及都得参加。下河洗衣,入厨房烧火煮饭,更是两件日常工作。无事可作时,就为婆婆替手,把两三岁大小叔叔负之抱之到前村头井边或小土地庙前去玩耍,自己也抽空看看热闹。或每天上山放牛,必趁便挑担松毛,摘篮菌子,回家当晚饭菜。年纪到十五六岁时,就和丈夫圆亲,正式成为家中之员,除原有工作外,多样承宗接祖生男育女义务。这人或是独生女,或家中人口少要帮手舍不得送出门,就留在家中养黄花女。年纪到十四五,照例也懂事,渐渐爱好起来,知道跟姑母娘舅乡邻同伴学刺花扣花,围裙上用五色丝线绣鸳鸯戏荷或喜鹊噪梅,鞋头上挑个小小双凤。加之在村子里可听到老年人说《二度梅》、《天雨花》等等才子佳人弹词故事,七仙姐下凡尘等等神话传说,下河洗菜淘米时,撑船小伙子眼睛尖利,看见竹园边河坎下女孩子大辫子象条乌梢蛇,两粒眼珠子黑亮亮,看动心,必随口唱几句俚歌调情。上山砍柴打猪草,更容易受年青野孩子歌声引诱。本地二八月照例要唱土地戏谢神还愿,戏文中又多是烈士佳人故事。这就是这些女孩子情感教育。大凡有主子,记着戏文中常提到“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幻想虽多,将依然本本分分过日子下去。晚嫁失时,嫁后守寡无拘管,或性格好繁华易为歌声动感情,自然就有许多机会作出本地人当话柄事情。或到山上空碉堡中去会情人,或跟随飘乡戏子私逃,又或嫁给退伍军人。这些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