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叫人看见,就再上本折辩,只说是今天早上入宫时听说他们制水泥帮着边军大破虏寇,心里激动,去城外水泥窑看看水泥料烧制进度。
崔燮拎过早上磨蹭半天也没写完请罪疏来,唰唰唰凑几百字套词儿上去,又写两份谢恩表,便朝谢瑛笑道:“正好顺路把奏疏送到通政司,然后咱们出城住宿。”
出城过夜这个提议颇有吸引力。谢瑛顿时也把“天理”扔到脑后,顺从“人欲”,抄自己那份谢恩表,叫两家家人到通政司递本章,自己就陪着崔燮出城。
崔燮那份请罪疏上去,没得着天子批示,就能光明正大地请假不去上班。
从正月廿上班至今,他还没歇过假呢,逮着机会就足足实实地歇。俩人白天在城外庄子上跑会儿马,又看烧水泥粉、又叫家人寻那个给祝枝山磨眼镜片儿匠人做凹透镜,晚上跟打扮成儒生去看戏,过得好不快活。
这场教学结束后,高公公便在西角门外安排酒饭。托这场特殊教育福,谢瑛这个当助教也蹭回讲筵吃,回家路上回味着这顿饭,微微感慨:“其实和平常赐宴也没什不同,但沾个‘讲’字,便觉着饭菜味道也清华得多。”
崔燮琢磨下,问道:“许是平常赐你们这些武官多是肉菜,这回赐多是养生清淡膳食?”
还真有点儿关系。
平常赐宴赐食多是以炖、炸或腌腊羊肉、猪肉、鸡鸭、鱼虾为主,菜蔬较少;这顿里肉菜却是白煮、清蒸出来,还有不少野菜时蔬,用油也不大多,吃着自然爽口。
谢瑛笑道:“必定是高公公知道你是个会导引养生高士,给你安排也是素淡菜色。算是借你光,吃着些好菜。待会儿把带回来菜分分,往咱们两家各自送些,也叫家里人沾沾天子圣恩。”
祝枝山、李梦阳诸人真不愧是名留青史才子,《每日农经》才写出来多久,城外瓦肆里就有人将里面小故事改编成新戏和说话本子。几个泥瓦匠坐在起听酒时,俨然已十分熟练地把诸葛亮当成鲁班祖师之外第二位祖师。
谢瑛耳朵尖,听得清清楚楚,轻笑几声,低声学给崔燮听:“这些人看书不仔细。那本《诸葛亮夜筑灰城》上分明写,筑灰屋法子是前元王祯写,他们不拜王祯,也该拜你这个挑出他法子叫人集成画册主编,这却是拜错人。”
崔燮拿茶盏略掩着脸,侧过身答道:“过不多久就该拜。不光拜,还得拜你——咱们俩可是造出水泥,鲁班大师是开山祖师爷,咱们怎也算个中兴之祖。”
不是“算个中兴之祖”,而是“算
吃赐宴没有不打包,谢瑛经验比崔燮还足,叫家人分菜,给两家各送几样。
下午大好时光,崔燮又请假在家,谢瑛也不想去镇抚司晃荡,索性也回家,到崔燮家听他讲透镜里有什天理。崔燮糊弄太子时就榨干脑子里东西,对着他更不想浪费时间在光学上,便撺掇他趁这工夫出去玩趟。
他们俩算着也有好久没出门,四月天岂不正是踏青时节?
谢瑛犹豫下,问道:“你才叫人弹劾,请罪折子还没写上呢,这就出门不大合适吧?再叫言官们看见……”
不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