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因这些日子恰在
二皇子就藩之事便如此落定。
下面诸王才离京就藩不久,规制尚在,他封藩典仪倒不费多少工夫。而后内阁与六部堂上官便共议起将士封赏、抚恤、旌表、遣散募兵等事:这其中所需银两虽多,但户部、备着支应十五万将士入草原逐虏粮饷,可将这笔银子挪来使用。
这几桩大事办成之后,朝廷上下又议起在草原新边界处修建军镇屯堡,绘制地图,择水草丰美之地筑城,迁内地百姓移居屯田,安置虏酋部中俘获男女丁口……
满朝上下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休沐日恨不得都留在公署做事。
但在翰林、都察二院中,却有两个本该与同僚般忙着草拟诏书、监察百官人悄悄地放松对自己要求,不仅不加班加点投入工作,反而提交上两封请辞折子。
,他便当面下谕旨,令齐王就藩汉中,三代以内不降等袭爵。
齐王原本封地该在青州府,虽也是水土丰美,商路繁华之地,可又怎比得汉中这天下瞩目地方?汉中府不光是产嘉禾源头,且因其工业兴盛,名匠纷涌,新巧之物亦层出不穷,早盖过苏州风头。
能在汉中开府,实比去江南、湖广等地就藩更实惠。
然而齐王刚刚大破虏廷,封狼居胥,正是意气风发,不愿图安稳时候,主动向父皇请命:“如今万里草原皆属大郑,何必仍只在大边内拣寻封地?儿臣愿请命出驻草原,为父皇另辟省!”
他连太子之位都不屑与皇兄争,又怎肯到皇兄曾留居多年,处处带着他影子地方就藩?
只是他们二人年纪既轻,官位又高,又是实打实能臣干才,中流砥柱,哪方面看来都不该致仕。何况当今世道就以出仕为贵,勘矿都是役隶、矿工之类,若直说他们要辞官归隐,到各地勘探……只怕朝野内外挽留贤臣声浪太高,圣上被人劝动,不肯批他们折子。
方便起见,两人奏折上都祭出儒家最不能拒绝理由——忠孝。
圣上先已被太子说服,三位阁老中有两位是他们老师,早早被学生通气,知道他们为是大郑江山千秋万载之利,再怎替他们可惜也不忍阻拦。是以他们那两封致仕奏书递上不久,便顺顺当当地批下来。
批却不是致仕,而是冠带闲住。
比致仕待遇更好,保留原职不变,相当于现代人停薪留职。
就算那地方是宋三元亲手建成天下名城就不行。他要选地方就藩,定然是去他亲手打下草原从头开始!
只要把陕西那些能干官吏,汉中学院精英学子借给他,他定能在塞上重建座……不,建片比汉中更繁华城池!
他神色坚定,跪在殿头深深叩头,新泰帝也被他这志气打动,赞许道:“好,不愧是朕大将军王!儿既有如此志向,朕便从你心愿,将丰城作你藩地,许你从从京中带镇兵马戍卫,再往汉中挑选学生、工匠重修此城。”
丰城是辽国所建,地处大青山脚下,西连河套,南临黄河,有千里沃土,宜耕宜牧。丰城之“丰”也可算嘉号,齐王要在草原上选封藩之地,这城正是难得合适地方。
天子当即下旨,将齐王之号改作丰王,便以丰城为藩地,待他在京休息阵子便带妻儿出京就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