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来,老百姓便看作“泾水工地啥人都要,来者不拒”,对官府感激得涕泪唏嘘,处处片震天动地万岁之声。
也是秦国百年积累雄厚,仅仅是关中六座大仓打开,各色粮食便有百万斛之多。无疑,如此巨额支撑河渠工程绰绰有余。向河渠运送“军粮”大任,秦王交给老国尉蒙武。蒙武调集留守蓝田大营三万步军,组成专门辎重营,征发关中各县牛车马车六万余辆,昼夜川流不息地向渭北输送粮草。
至此,泾水瓠口骤然成天下瞩目之地。
李斯与郑国,也骤然感到无可名状强大压力。
李斯压力,在于对全局处境洞察。秦国腹地全部民力压上泾水,意味着秦国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只许成不许败。河渠不成,则举国瘫痪。当此之时,山东六国旦联兵攻秦,秦国连辎重民力都难以支应。这是最大危险。为防止这个最大危险,年青秦王已经兼程赶赴河东大军,与班大将们商议去。第二个危险,便是工地本身。目下民心固然可贵,然则,如此庞大人力紧密聚集在连绵工地,任何事端都有可能被无端放大。县域偏见、部族偏见、家族偏见、里亭村落偏见以及各种仇恨恩怨,难免不借机生发。但有骚乱械斗或意外事件,纵然可依严明秦法妥善处置,可只要延误河渠工期,便是任谁也无法承担罪责。郑国虽是河渠令,可秦王显然将掌控全局重担压在李斯肩上。事实上,要郑国处置这些与军政相关全局事项,实在也非其所长,只能自己加倍小心。好在李斯极富理事之能,看准此等局面只有防患于未然,便带着个精干吏员班子日日巡视民工营地,事无大小律当下解决,绝不累积火星。如此几个月下来,李斯便成个黝黑精瘦人干。
郑国压力,却在于河渠工程本身。
作为天下著名水工,郑国面临两大难题:第是如何铺排庞大劳力,使引水瓠口与四百多里干渠同时完工。第二,是如何最快攻克瓠口这个瓶颈峡谷。就实说,年青秦王亘古未闻决断,确实激励郑国,万千秦人对治水热切,也深深震撼郑国。治水生,郑国从来没有梦想过有朝日能率领百六十余万之众叱咤天下治水风云。亘古以来,除大禹治水,哪代哪国能有如此之大气魄?只有秦国!只有这个秦王嬴政!面对如此国家如此君王,郑国实实在在地觉得,不做出治水史上壮举,自己这个老水工便要无地自容。
还在民力开始征发时候,郑国便生出个大胆谋划:若能在今年秋冬与来年春夏开通泾水河渠,赶在明年种麦之前放水解旱,方无愧于秦国,无愧于秦王。要得如此,便得将全部工程全部难点事先理清,事先做好施工图,否则,几百名领工大工师便无处着手。可是,四百多里大渠,有百六十三座斗门、三十处渡槽、四十段沙土渠道,要全部预先成图,却是谈何容易!然则,这还仅仅是伏案劳作之难。毕竟,十年反复踏勘,郑国对全部河渠难点是心中有数。
真正难点,是引出泾水三十里瓠口。这瓠口,实际上是穿过座青山道大峡谷。这座青山叫做中山,中山背后(西麓)便是泾水,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