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才知道,不是老百姓甘做无产者,而是因为徭役之重,甚至超过税粮。徭役是按照田亩数分担,具体内容五花八门,从千里之外押运征收几百块城砖送往北京,可能是将南方生产军需,送到北方前线去;也可能是到驿馆服役半年,也可能是给官府老爷抬轿子半年——轮到那种千里运送差事家庭,结局往往是破产;即使是后者,也严重影响老百姓个人生产劳动,令他们不胜骚扰!
但是,达官贵人们却享有优免劳役权利,旦成为他们家丁、庄佃甚至奴仆,便可在其荫蔽之下,免充国家差役。难以为继农民往往投献与贵人门下,以求躲避差役苦累。甚至中小地主,为免受官府骚扰,倚仗官家权势,也加入到投献大军,成为名光荣家丁。
投献恶果显而易见,令朝廷税收减少外,可动员免费劳役也越来越少,于是只能加派给剩下人,剩下人走投无路,只好也效仿投献,其风愈演愈烈,令人不禁担心,如此下去,朝廷该向谁征税?又该用什人修黄河、筑长城
过举手之劳,且帮人就是帮自己,王崇古终于点头道:“好吧,你只管放心,这就派人过去,必要时会亲自坐镇。”归根结底,他还是不怕那些人。
“太好!”沈默欢喜道:“多谢鉴川公!”
※※※
既然对头驾临,那当然要抓紧时间,吃过早饭,他便离开知府衙门,登上候在门口马车,直奔城南‘徐家大墙门’而去。
听人说,本地称高官、富绅住宅为‘大墙门’,称中、小地主住宅为‘墙门’。两者虽然等级清晰,却不是没有跃迁可能,比如哪个地主家儿子中得进士,奋斗成高官显贵,必然会带来整个家族升华,从墙门变成大墙门。
此行目地徐家,就是其中最典型代表——徐阁老父亲,是个不第秀才,奋斗辈子,做到浙江宣平县二把手,县丞。虽说自己觉着人生挺失败,但好歹实现脱贫致富,在老家买田置地,守着几百亩良田,成小型地主,他家也就被称为‘徐家墙门’。
到徐阶这代,徐家算是彻底发达,他官至内阁次辅,权势熏天品大员,乃是松江前所未有大人物!自然引来无数人趋炎附势,‘投献土地’者趋之若鹜,徐家土地连年激增,据说有二十万亩之多。但具体多少,恐怕连徐家人自己都说不清楚,反正总是在不停增长就对。
但沈默无法去指责徐家贪婪,因为近百年来,土地‘投献’之风盛行,已经成为种可怕社会风气——所谓‘投献’,就是将土地无偿献给皇亲国戚,勋贵官绅。这种投献,又分为‘妄献’和‘自献’两种。前者是指庶民田地被‘*猾之徒’妄称己业或‘无主闲田’奉献给权豪势要;后者则是指庶民、甚至中小地主,将自家田地无偿地奉献给官豪势家。
沈默刚来这个世界时候,便对这种现象有所耳闻,他当时还十分奇怪,不都说土地是老百姓命根子吗?怎大明朝老百姓偏偏要弃之如敝屣呢?
如果说农税高,老百姓负担不起,还好理解,但大明朝农税向来不高,零七八糟各种捐税加起来,从没超过二十税时候,怎也不至于负担不起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