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书院依桥傍水,与胥门隔河相望,墨香卷气油然而生,也只有这种文脉最盛地方,才配得上将来阳明公地位,还可以培养风水,让他徒子徒孙能考个好结果……自从当年跟阳明公坐过张考桌后,他便很信这位圣人兄。
正所谓‘信阳明者得高中’,这个理念定要多多宣传才好。
选址之后,便是设计,沈默遍请江南名师,威逼利诱使他们打破陋习,共同设计出阳明祠草图——座占地三亩四合院,其依山就势而建,坐东朝西。东是享堂,占地势最高级;享堂对面、地势最低级是正气亭;南北两翼沿墙建廊。
至于建筑规制细节,哪里门几扇、哪里楹几根,哪里雕花草
天,不过人不怕希望渺茫,怕是彻底绝望。孤单面对着茫茫黑夜,沈默不奢望点亮整个天空,他只希望能保护好这点火种,帮助其发展壮大,相信总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天。
当然,王学本身同样有许多问题,他已经花费数年空闲时间,用来钻研改进,希望能创造出个属于自己学派,摒弃清谈和务虚,尊重人性、解放人性等等。他还在很吃力回忆,当初中学念书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几位老兄主张,看看能不能有所借鉴,充实自己学说。
不用想,这又是个很浩大工程,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完工,学过统筹学沈默,自然知道不能‘临上轿才扎耳朵眼’,他得先把前戏做足,等学说出炉,推出来才有效果。
所谓前戏,方面是提高自己学术地位,至于这点。没别办法,就得靠篇篇文章、场场讲学积累出来,当然如果能写出脍炙人口文章,或者门下能出几个三鼎甲之类,人气便会跳跃式增长。
好在沈默向来念书比较扎实,对高中以前古文,基本上都倒背如流,虽然生在明朝,不能剽窃唐诗宋词元曲,让他直引以为憾,但幸好比李渔、袁枚这些大才子生早,只好委屈他们将来靠别文章出名。
而讲学方面,他幸而生在浙江、又在苏州为官,所以中状元后,便在人文荟萃江浙带很有名气,许多士子都慕名来苏州求学,到今年已经超过三千人。他假公济私,用公款慷慨为每位学生支付食宿,每月还按学习成绩,给予不同数额补贴……仅此项,苏州城每年便要花费八十多万两银子,虽然相当部分都被‘热心教育士绅’消化掉,可最后落在官府账上,也有三四十万两,换寻常州府,年都没有这多收入,可在财大气粗苏州城,却只是九牛毛。
在他学生中,苏州有徐时行、王锡爵等人;浙江有罗万化、张元忭等人,都很有希望位列三鼎甲,至于能中进士更是比比皆是,不过还得靠个人造化。
至于前戏另方面,便是为王学大造声势,就像他前世所学市场经济学,得先把‘王学’这个市场做大,然后再推出差异化产品,才会有人买账;不然大家连都王学不认,谁还买你个王学分支账?
※※※
所以沈默对王阳明祠建设无比上心,从选址开始便过问,经过反复斟酌后,他才从几十个候选中,选定最终地址——苏松带最有名江南书院!也是他学生们用功地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