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考官们将认为可取卷,送回主考官处,先是副主考看过,认为可取,便会写个‘可取’,递给主考官,认为不可取,便会打回去。
主考官般不会驳斥副主考面子,最后批个‘中’字,答这份卷考生就被取中。
除此之外,二位主考官,还有复核锁厅试考卷责任……因为锁院、弥封、誊录等防舞弊手段引进,现在锁厅试考生卷子,已经不必另外找专人阅卷,而是与其它考生卷子起送进内帘,然后被随机分配给两名同考官。
只是在两人阅卷结束后,二位主考官还要把所有卷子检索遍,以确定没有徇私
之后交给誊录所,誊录所有书吏百人,用红笔誊录考卷,每份必须原原本本抄,笔划不能有误……包括错别字。在誊写完卷子上,要注明誊抄人姓名。
为保证誊抄准确无误,考卷还要被转到对读所。对读所中两个人组,你读对开始阅错,确认无误后,也要注明对读人。份誊抄试卷,共有三人签名,将来出现问题,这三人都要被追究责任。
考卷完成防舞弊处理,这才送到内帘官处……处理试卷和阅卷院子之间,只隔道帘子。但这道帘子是不可逾越,只能隔着帘子说话,外面人不能进去,内里人不能出来,这是绝对不能违反,以防内帘和外帘人勾结。
内掌收将外帘送来朱卷,送给主考官谢景初,但谢学士不阅卷,而是将试卷分发给诸科同考官。虽然国朝科举,同开十余科,进士只是其中科,然而时至今日,朝廷独贵进士,因而考进士科,要比明经、明法等诸科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因此判进士科卷同考官也最多,足足有二十八位之多……好在大宋朝最不缺,就是*员。为避嫌,捆捆试卷被编号,由同考官摇签,摇到哪捆就阅哪捆。
每个同考官大约阅二百分份,先阅贴经、再阅墨义,这都是有标准答案,阅起来最简单。同考官遵循同个标准,考生贴经十题最多错道,墨义十题最多错两道,墨义和贴经加起来,共不能错两道……只有这样卷子,才有被继续阅下去资格。
不符合,便直接被黜落,管你后面写得繁花似锦,考官连看都不看。有人认为这样不公平,但确实可以大大减轻考官工作量,而且也有道理……贴经、墨义只看基本功,要是连基本功都不扎实,可见学习态度如何。这样考生,怎能被发解礼部?
大概在这个环节,就会有五分之二考生被黜落,但真正困难在后面——诗赋论和策论,都是主观题,考官必须遍遍通读,才能评判优劣。怕考官敷衍,要求他们给考生文章句读。只有加上标点,才能证明你已经读,而且每份都要标点。
精读还不够,还要写评语。不管是录取,还是不录取,都要给出理由……二百份试卷,千六百篇文章,要求在十日内批完,绝对可以让人崩溃。
但是谁也不敢敷衍,因为所批阅试卷,最后还要送到礼部磨勘,复核考官阅卷工作。那怕只是标点不正确,也要被算为误判。出现误判便会被罚俸,再次误判,则会被降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没人愿意当这个同考官,每次礼部都是要强行指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