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独自走出乾清宫,立在宫门下停会儿。现在御马监四卫人马已调回宫中,他已不必再常留宫中,可是方才回来皇上还没有要他离开意思,他也没找到机会开口。
想想自从领兵进山再到进驻皇宫,已经过个多月,他和幼娘可谓咫尺天涯,同在北京城里,走路也没多少路程,彼此却不得相见,心中实在思念很。
今日回不去,再过两天也该能回去,那小丫头想?也不知她瘦没有。杨凌想着那娇俏可爱小妮子,身子里不禁阵燥热,恨不得立刻飞奔回去,把那娇滴滴知情识趣小娘子搂在怀中恣意亲热番。
他正情思旖旎望着院中青藤发呆,位文官走进宫来,瞧见他站在宫门前发怔,便逡巡着凑过来,那人望他眼,橘皮般老脸堆满谦卑笑容,拱手施礼道:“这位可是威武伯杨大人?啊哈,果然是杨大人。”
杨凌愣愣神儿,扭头见是个有几分面熟文官,这人年纪怕不有七十岁,补服
有本账,才不会被骗。”
杨凌惊讶地望他眼,想不到这不学无术、只知害人刘瑾居然还有这番见地,后世通讯发达、制度健全,还有审计机关年年审计地方呢,这时大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若不加强对地方财政管理,确不利于朝廷。
不过这件好事若是委派内官太监们去执行,只怕他们还是讨好皇帝、中饱私囊居多,那时出现堆张剥皮、李剥皮,好事也变坏事。杨凌忙补充道:“这主意甚好,这对加强朝廷控制和岁入大有好处,皇上应该着户部定下规矩,由他们每年派员予以执行。”
刘瑾得他赞同,顿时满面红光,他这时还没想过要从中捞什好处,只是想在皇上面前卖弄下本领,杨凌是天子近臣、威武伯爷、看过诗书比他这只识得几个大字人不知强多少倍,杨凌能赞成他看法,刘瑾顿觉自己不止会侍候人,还是有点真本事。
他时高兴,立即又侃侃而谈道:“奴才还以为,杨芳、王鏊如此为信阳尽心竭力,是因为他们是信阳籍*员,所以偏袒乡里,朝中*员尚且如此,地方*员则更为不堪,为防止裙带关系和亲人受贿,全国地方*员不应在本省任职,同样道理,漕运御史不能由江南人担任。”
杨凌眉毛跳跳,心道:这刘瑾自己不是好人,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别人都想如此不堪,他当天下官儿都是营私舞弊之徒?但是转念想,这种方法从定程度上确可以防止循私。
杨凌便道:“刘公公说甚有道理,不过天下才子学士大多集中出于几个地方,如果举国*员皆不准在本省任职,那好多*员就不好安排,不如规定富裕省份*员为避嫌疑,不得在本省任职,这样可供选择余地也大些。”
正德登基后,正想不出什卓见可以发布诏书以显示新帝本事,听刘瑾提这两条杨凌都大表赞同,还予以补充完善,顿时来兴致,他提起笔来认真记下,把这当成自己柄国后发布头两道新政。
※※※
正德初做皇帝,还有些认真劲儿,可是那些奏折写又臭又长,内容又实在枯噪无味,批会儿便不耐烦,叫刘瑾陪着他去逗弄小猴儿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