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深信金井已被人做过手脚地,所以夷然不惧,推举三个人个是朝中臣子、个是只有功名利禄并无实权勋戚、个是候补官儿,还没牵涉朝政,自然最是妥当。
杨霖听笑道:“既如此,臣推举成国公朱刚,国公年老德昭,公正无私,既是勋卿,又是国戚,堪为最佳人选。”
宪宗皇帝曾纳成国公之女为妃,故此杨霖有此说。
焦芳对杨凌颇有好感,想整杨凌又是他心中死仇王琼,他自然偏袒杨凌。不过焦芳不敢自荐冒险,他忽地想起杨凌抗旨待参时曾有个赶考举子写篇锦绣文章对他声援,这事儿朝中大臣知道不多,但是焦芳此人最好搜集市井奇闻,却是知之甚详。
焦芳暗想:这个举子想必是和杨凌有些交情地,那举子如今已入翰林院,他虽未必肯为杨凌舍命,但帝陵金井察验时若有可便宜含糊地方,他必然会给予杨凌方便。
旨,也顾不上理会,匆匆地走。
李东阳、谢管是为征税事儿来地,有些话在朝堂上不便直言,想在后殿再好好和皇帝理论番。至于徐贯等人却是来劝皇帝加税,不过他们想个折中办法,就是税赋因地而异,贫地少征、富地多片,如此来富地今年税赋要翻两倍,穷地只加三成,虽然样怨声载道,只会造成富地变贫,贫地更贫,但这办法总好过全国均摊。
不料几个人刚刚进殿,正德已欣然道:“众位爱卿来得好,朕要派人去泰陵勘验,以查实杨凌等人是否欺君犯上,你们看派谁去好?”
这位小皇帝妙想天开,常常个想法行半就抛在边另行其道。这些大臣们早就习惯,虽说这班老臣还是跟不上正德跳跃性思维,倒也能处之泰然、随机应变。
李东阳怔怔立即说道:“臣愿往泰陵行。”
焦芳想到此处忙道:“臣举存严嵩,此人乃今年新科进士,已入选翰林院庶吉士,这人文采出众,又是新科进士及第,不曾涉足朝廷,可作钦差。”
正德颔首道:“好,这两人便定下,那朝臣之中由谁去呢?”
众人面面相觑,时都不作声。这件案子已经成六部乃至三公在新帝登基后互相角逐,重新分配权力演武场,只要掺和进去,必定得罪方,谁肯胡乱答言?
正德见无人应声,便向众人看去,礼部、工部、刑部
徐贯知道他是反对加税,听王琼说他还在弘治帝面前正话反说保过杨凌,这老家伙不信风水,说不定会循私开脱杨凌,当下立即反对道:“不妥,堂堂当朝大学士,去做勘验官?”
谢迁反驳道:“徐尚书此言差矣,泰陵之事,即便不谈风水,如今涉及加税也是真事关国运,这是何等大事?老臣也要向皇上请行。”
徐贯是举报帝陵渗水案人,为避嫌疑,他当然不能去勘验帝陵,心中急,他急忙说道:“既如此,此事更当慎重,以老臣看,皇上应当选择与此案毫无利害朝臣前去才妥当。”
焦芳问道:“那依徐尚书,该当谁去呢?”
徐贯略沉吟,说道:“不若如此,选位勋戚、位朝臣、位翰林,三人同去,取回土来与礼部封存金井土对照,有无差迟目然。况且三人分属不同,彼此牵制监督,也公允地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