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和刘谢三人主持朝政时,又深得弘治帝信任,也知道如果费力不讨好地去劝说皇帝解禁通商,弄不好反而引火烧身。
李东阳与刘谢私下议论朝政,想及海禁中错综复杂关节,也不禁大摇其头,认为解除海禁遥遥无期。
他们虽是实干、能干贤臣,也想不到五十多年后,全面解除海禁就已成当务之急,而且在朝野各方致支持下,在大明朝廷顺利实施,只是国家施政,先行步、后行步效果实是天壤之别,那时已经有些晚。
李东阳垂下眼眸,轻轻举起杯来凑到唇边,沉吟不语。
杨凌知道他还要消化下自己话,更要揣测自己真实来意,是以静静等待,并不催促。过半晌,李东阳才轻轻呷口茶,放下杯子展颜笑道:“杨大人以为平倭靖海、强国富民,解除海禁乃是必治剂良药?”
李东阳顿时被杨凌话惊呆,此时此刻,就算是他,就算是在同僚好友面前,也不敢这肆无忌惮地评价八虎和焦芳,杨凌作为八虎和焦芳党,竟敢在自己面前如此直言不讳,他疯不成?
李东阳脸色阴晴不定,半晌方轻笑声道:“杨大人如此说话,不怕内廷中人和焦大学士和你翻脸成仇?”
杨凌嘿嘿笑,说道:“李大学士不怕被人当成造谣中伤、挑拨离间小人,尽管说与他们知道便是。”
李东阳怔怔,忽地仰天大笑。杨凌含笑相视:既然二人是暗室交谈,无论如何推心置腹,这番话都不可能作为证据传出去影响他们声名和官威,杨凌可以开诚布公,李东阳自然也不必再有顾忌。
果然,李东阳畅然笑罢,抚掌道:“时至今日,还能听到如此畅快淋漓话,尤其出自杨大人之口,实令老夫惊讶,杨大人今日造访,到底有何目,请直言相告吧。”
杨凌诚恳地道:“大人,强国富民方法自然不只条,不过解禁通商不失为个好办法,大海横在那儿,海线绵延万里,中外贸易始终难以禁绝。
造双桅船者斩,只能斩
杨凌笑笑,说道:“大道公义,说到底不过是利在其中,这利有江山之利、百姓之利、个人之利之分,下官今日来拜见大人,就是想为朝廷谋利、为百姓谋利。”
李东阳目光凝,注视着他道:“杨大人此话怎讲?”
杨凌长长吸口气,说道:“下官从江南回来,深觉江南自古富庶之地,仅靠田地已不能再有进展,江南商贾虽多,精美之物却只有各地士绅富豪消受得起,受此制约,百姓得惠有限。再者,倭寇在沿海肆虐,虽未成心腹之患,但大明百姓多受其扰,朝廷驻重兵于沿海,处处被动防御,却防不胜防,大军耗资靡巨,却不能救沿海百姓于水火,种种弊病,皆因海禁而起。下官以为,若开禁通商,则倭寇产生之根源可除,不法私贩再无容身之处,朝廷可增加大笔税赋,黎民百姓也可从中获利,何乐而不为呢?”
李东阳大为惊愕,他只道杨凌如今大权在握,想创些政绩树立威信,却没想到他选这条艰难道路。
解禁通商未必是毫无缺陷良药,可是相对于禁海禁商,却好处多多,他主持朝政多年,站在最高处,这其中关节自然看得明白,可是要推行这项政策,却是朝野阻力重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