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大吃惊,急忙道:“万万不可!”
“嗯?”刘瑾狐疑地看他眼,说道:“杨大人难道不是为替苗逵卸罪,找个替死鬼才把这两个碍眼东西打发上战场?何必如此维护他们?”
杨凌定定神,这才说道:“呃……这个自然是,苗逵和你是体,损俱损、荣俱荣,他若败不可收拾才召回京来,你必受外官弹劾,但是公公切莫忘记,杨清现在可不是李大学士推举,而是你亲口举荐,那个王守仁也是本官所荐。他二人立下战功,就是你会识人、能用人,水涨船高、威望日隆。若是他们败,别看他们和李东阳是系,外廷那帮人势必要把这笔账算在你头上。公公初任内相,若是在你主持下重挫悍勇善战鞑子,谁敢不承认公公辅政才干?他们功劳再大,这最大份功劳还不是你?”
刘瑾拍额头道:“是,杨大人说对,看来这军需供应,咱家还不能马虎。嘿!只是这两个不识时务东西竟然和咱家作对,如今
事不利,非兵寡将怯,而是没有统兵良将,奴才查过李大学士推荐过杨清,据说此人深谙兵法、熟悉边塞,好野战、可以为大同之帅。”
正德点头道:“准,这个杨清现在什地方?”
杨凌笑笑道:“前些日子不识时务,上封奏折为刘健谢迁说情,目前罢职赋闲在家呢,不过皇上道圣旨,他必定欣然从命。另外臣再保举人,礼部尚书王华之子王守仁,就是为皇上进疏想出克制倭人利刃之法那个兵部主事,此人不拘阵略,喜欢随机应变,战场情势瞬息万变,可以起用他辅助杨清。”
刘瑾提心吊胆,生怕正德又问句这个人在什地方,好在正德听是兵部主事,还以为他仍是现任,也未多问。
杨凌又道:“皇上,杨清因罪罢职,此番皇上重新重用,他必然感恩戴德,但他是戴罪之身,如果再派监军,杨清必然心虚气短、饱受掣肘,不能尽展所长。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皇上不妨令他全力负责战事,节制三关、太原、偏关三镇总兵,若能立下战功、重挫鞑寇,则升任三边总制,恩抚并用之下,杨清必全力以赴、竭力用命!”
刘瑾听旦立下战功,就要把杨清如同当年王越般迁升三边总制,手握十万大军,心中觉得不妥,他正想再进言,正德已说道:“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要他给朕出这口恶气,朕就封他个三边总制。”
说着正德执笔亲自写下道圣旨,吩咐马永成召来尚宝监用印,令他立即前去传旨。刘瑾想起自己还有招暗计,便也不再言语。
直至二人离开乾清宫,刘瑾才埋怨道:“杨大人,那杨清和咱们可不是条路,万让他立下大功,手握重兵,岂不是给咱们自己找个麻烦?”
杨凌笑道:“怕什,王越昔年也是三边总制,道圣旨还不是说拿进京就拿进京?公公是大明内相,掌着半个朝廷,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他进言为刘健谢迁求情,说明此人也是重情重义,公公何必太过计较?”
刘瑾脸色顿时大为和缓,矜持地笑道:“说是,嘿嘿,介时咱家在粮草、军械上再稍做手脚,叫他成不得大事便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