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完并不知其中内幕,可是眼见京中情形如此紧张,六部九卿跃跃欲试地要跟着杨廷和及王华上书,以便博个好名声,便出言劝道:“各位大人,皇上年少,血气方刚,那是吃软不吃硬,群臣上书,皇上生病,这僵持着对朝廷诸多不利,各位大人此时上书,那不是火上浇油吗?”
六部九卿想想,也确不能把皇上逼得太紧,刘宇和张彩虽已成为刘瑾死党,但他们打主意就是让别人当出头鸟,其他尚书们不出头,他们也就罢手。
刘瑾闻讯大怒,找个由头把这位坏其好事巡抚叫去,
收废纸,不过这回他却没有用些卡削各部用度手段整治言官翰林们,因为他需要这些书呆子造声势,声势造大,身为清流领袖杨廷和以及执掌礼部王华就不得不出面挑起这场议礼之战大旗。
言官翰林们本来就是码字儿,你留中,再写,权当练笔。奏折越来越多,语气越来越激烈,浑水摸鱼、别有用心*员在里边煸风点火,到处串联,哄那帮书呆子心甘情愿地去打头阵。
杨廷和与王华并非没有意识到其中包藏险恶,可这却是说不出口理由,百官情绪越来越激烈,被刘瑾压制许久情绪,终于在占得理字先机情形下,向皇帝完全爆发,他们扬眉吐气、意气风发,终于找回失去已久责任感,意识到自己对朝廷、对江山是多重要,为争取下跪权利,为争取做忠臣孝子机会,他们拼。
杨廷和与王华承受不住日夜上门哭诉哀请*员强大压力,道德风向已经不是他们权力和个人威望能够控制,两人商量下,只好写份措辞还算温和奏折,联名呈于御前。
正德皇帝真苦闷之极,那些冠冕堂皇理由,让他无可辩驳,可是他就是想不通,不就是看见百官们跪在冷水湿地上,好心好意叫他们以躬代跪,就为这点事儿,至于说如此严重,好像天就要塌下来似?
天真要“塌”下来,大学士和礼部尚书进谏,代表着内阁和执掌礼衙门也赞同百官们意见,第回合取得阶段性胜利,风向标至此完全明显,清流们图穷匕见,上书从指斥皇帝有悖人伦礼仪、不守孝道,开始直接要求皇帝下罪己诏,反省已身,修正错误。
正德皇帝病体稍愈还抱病上朝,此时身体渐好,却拒绝临朝,开始恢复他刚刚登基为帝时那种玩世不恭态度,正德态度激起群臣更大愤怒,也给他们更多攻击理由。
恰好此时宣府巡抚陆完进京,他辖地离近,是奉令最先回京述职批巡抚。本来这些封疆大吏们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荒唐事,所以对刘瑾这项命令还有些不以为然。
可是延绥巡抚不理会刘瑾命令,拖延不行,刘瑾竟然派锦衣卫直接把他下大狱,陆完闻讯吓破胆,路快马进京,到底还是迟到。无奈之下,陆完只好在重礼之外又多备份,上门叩见刘瑾,刘瑾收礼,又对他痛骂番,开恩要他留职察看,称为“代职”。
这位老哥送完礼,私事办完公事还没办呢,进京总得见见皇上,可是皇上现在偏偏谁也不见,只好天天在朝房里混日子,来二去,和六部九卿们都混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