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杨凌欲言又止,便笑道:“明白你意思,这两人向不合,若有机会,还不免勾心斗角番。不过这两人都是忠心耿耿之臣,小事会计较,旦由其身负内阁重任、肩负大明乾坤,这点深浅还是知道,不会拿国家大事,作为个人政争之手段。”
杨凌沉默片刻,觉得李东阳虽对二人优缺点针见血,还是过于高看两人公私分明能力。不过他也认为杨廷和性情,若是遇到弘治皇帝那样人,说不定就是君臣鱼水,两相得宜
之隆,无与伦比。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弘治朝三驾马车啊。可是刘健、谢迁相继罢黜后,李东阳却委曲求全,独留朝中,仅这件事,就早被许多节烈士林中人唾弃不已,骂他恋栈权位,不知羞耻。
刘瑾专权后,为尽可能地保证朝政得以施行,不因刘瑾而败坏到不堪收拾,他不得不和刘瑾保持较好个人关系,甚至做些讨好、谄媚权阉事,这等行为更为许多视节气高于性命士林中人诟辱。
天地君亲师,师者地位如父母,可是他学生甚至为此写信,宣布与李东阳断绝师生关系,不愿因为他“丑行”玷污自己名声。被昔日同道指指点点戳脊梁骨,这位老人忍受多少屈辱?
知者谓心忧,不知者谓何求?含羞忍诟,顾全大局,如今总算是功德圆满。
官做到李东阳这个位置,已是位极人臣,这位老人还有何求呢?权阉受诛,他也是除*大功臣之人,本该受到褒奖重用,可他偏要在这时候请辞还乡,以介布衣实际行动向天下人坦白自己胸怀。
杨凌触及李东阳坚定目光,冲到嘴边话又咽回去,他知道已不必再劝,这位可敬老人为大明江山呕心沥血,已经付出太多太多,这是他最大心愿,也是他唯洗清自己机会,换个时候辞官还乡,是不会产生应有效果。
杨凌默默地点点头,问道:“既然如此,在下便不再相劝。还请李大学士坦诚相告,大人意欲还乡,何以定做此安排?”
李东阳微微笑,说道:“老夫退,老焦年岁比还长,也干不几年啦,来日之内阁,便是介夫之天下(介夫,杨廷和字)。昔日刘、谢两位在朝时,们便发议论,杨廷和、杨清再加上你威国公,这小三杨说不定能重现昔年仁宣之治时三杨当朝盛况。可是,威国公如今爵显位尊,已不能入朝辅政。杨廷和与杨清嘛……”
李东阳徐徐道:“二人都是为相之才,杨廷和博学宏毅,见识远大。吾于文翰,颇有日之长,若论经邦济国之事,实不如他,不过杨廷和对于同僚,不免高亢。大明第神童嘛,从小性情高傲些也是寻常,但朝宰相,个人胸襟气度对于朝政影响甚大,这是他缺点,杨清就谦抑多。此外,廷和对于不同政见者,稍嫌苛刻,不知容忍,刚极易折。而杨清曾遭贬黜,性情久经磨炼,较之沉稳圆滑。杨清做事知道隐忍,知道迂回迁就,另出机杼以达目,这点杨廷和不如他。然而谈到理政、理财,目光长远,这方面才能,杨清不如杨廷和。这两人,个长于治政才能,个长于治政手段,各有所长,如能互补,则珠联璧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