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闻言低头不语,这三人与他关系都很好,苗逵那是直以来战友,自受王岳、范亭打压时,就是患难之交,逮捕王岳、擒杀范亭,苗逵坐镇中宫,才令他没有后顾之忧。这次处治刘瑾,苗逵也出力甚大。
张永不必说,原本都是好友八虎之中,始终和自己保持友谊、而且很有义气就他老哥个,这点连谷大用都远远不如。至于戴义,那是帝陵金井漏水案同谋,现在等于是自己铁杆亲信,也不能伤他心,想至此处,杨凌也不禁为难起来。
李东阳肃然道:“国公,司礼监职权,从无明确范围。名义上司礼掌印太监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太监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硃。事实上他们职权,可以无限地扩大。掌理章奏、照阁票批硃,就使他们成内阁中内阁,司礼监也就成宰相中宰相,所用非人必酿祸患,实比内阁大学士人选还要重要。”
杨凌沉吟半晌,方颔首道:“明白,这两件事,就交给吧。”
李东阳大悦,喜动颜色道:“老夫代大明万民,谢过威国公。”
。
然而对于正德这种年少气盛少年天子来说,旦杨廷和大权在握,很可能因为种种事故,导致君臣相争,酿成祸患,有杨清这样沉稳练达人从中制衡牵制,平衡内阁,强于家独大,便道:“李大人求去,想必此事杨大学士已经知道。不知杨大学士可曾举荐有人?”
李东阳捋须道:“自然,杨廷和推荐两人,人任吏部尚书,人入阁主政。他们是刘忠、梁储,现在是专典制诰大臣,挂是吏部尚书衔,呵呵,这两人原是太子春坊讲官,皇上旧臣,官职品秩倒也合适,难怪皇上取舍不下。”
杨凌听便明白,不禁也发出会心微笑:杨廷和也是东宫春坊出来人,原是太子侍讲,刘忠、梁储也是侍讲,这三位老师说不定原本就是个办公室哥们,把他们拉上来,自然方便自己办事。
杨廷和才华横溢,雄心勃勃,入内阁本想大展拳脚,做位治世能臣,名垂青史。可惜,他入阁非时,上边有德高望重李老夫子压着,轮不到他拍板当家;内廷有刘瑾那个天字第号权阉作怪,他又拉不下脸来学李东阳去公关交情,所以自入阁以来基本就是个摆设。
杨凌想起唐赛儿寨红娘子,却不由暗暗苦笑:“此事早些解决,朝中不再扯皮,才能集中精力平息两州之乱啊!唉,不知是否有机
现如今刘瑾剐,李东阳退,杨凌隐,正是他这棵四十多岁小白杨茁壮成长好机会,如果把两个向交好、名望地位办事能力又远不如他老同事拉进权力中心,那他就是当朝第人,尽可展政治抱负。
杨凌想想,又问道:“那依李大学士所见,王华、杨清两人,谁更适合执掌吏部?”
李东阳露出丝喜色,知道杨凌已有决断,便立即答道:“自然是杨清!”
杨凌颔首,又问:“那司礼太监职,又是何人同大学士争议?”
李东阳苦笑道:“还用和争?是戴、张、苗三位公公唇枪舌剑,争不可开交,三人皆受皇上重用,各说各理,任用任何人,其他两人都不服气,皇上为难不已,司礼监现在也是虚设难定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