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经过孙可望、孙征淇父子两代努力,明朝终于在北印度实现真正意义上中兴,并且很快就依靠着宗教宽容政策以及先进军事行政组织和技术,在印度全境展开迅猛扩张,并在第三代东王沙时,基本统印度全境。
欧洲人在16世纪中叶发现印度洋南部航线。相比前辈航海家线路,现在欧洲商船可以不用停泊东非和印度海岸,过好望角直接乘西风漂流,沿澳大利亚外海就可以到达爪哇和香料群岛。
到17世纪中叶,印度洋上形成这样图景:南方大洋里“干线”航线在几乎属于欧洲人盖伦船,沿海贸易则仍然由印度洋沿岸国家商船进行。
地中海贸易在16世纪曾经几起几落,但是历史进程还是难以阻挡。1580-1600间,地中海贸易最终衰落。
陆上商路,由于目地完全不同,倒是还没有受到直接冲击。呆迷儿帝国很快就复兴阿富汗商路,让喀布尔这座城市继续保留着商业中枢地位。
革行政规划,效仿明朝行省制度,建立起两京八省新版图:
以德里附近营建新都为北京复天府,以莫卧儿帝国故都阿格拉为南京兴天府;
然后设置拉合尔(上五河省)、木尔坦(下五河省)、德里(天竺省)、阿格拉(西河间省)、阿瓦德(河北省)、阿拉哈巴德(东河间省)、比哈尔(山南省)、孟加拉(江洲省)共八个行省。
不久窦名望在阿富汗招抚部落骑兵成功以后,孙可望又派兵占领喀布尔,设立阿富汗(山北)宣慰司。
孙可望本人则在镇压拉杰普特人战争中,在攻打拉杰普特人卡林雅尔堡垒时,虽然取得胜利,自己却因为火炮炸膛而不治身亡。
这也打断孙可望篡位进程,在讨伐拉杰普特人时候,孙可望其实已经开始着手废除明朝皇帝和幼天王地位。
但是他意外去世,使得篡位之说成为泡影,继承孙可望东王位置第二代东王孙征淇,听从金堡建议,决定按照印度本地传统,改称东王沙。
东王沙在德里(复天府)举办次著名宗教讨论会,博学回教学者、婆罗门教徒、印度教唯物主义者、基督教徒、耆那教徒、佛教徒、犹太教徒和拜火教徒,在这次盛会中轮流发言。
孙征淇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广泛地听取意见。最后他决定按照回教和基督教传统,奉明帝和幼天王为名义上宗教领袖,由自己以东王沙名义执掌呆迷儿帝国切军政实权。
稳定内部,建立起巩固东王沙体制以后,孙征淇就派冯双礼南下重新打败拉杰普特人,为孙可望报仇,并在拉杰普特地区设立拉杰普特(漠南)宣慰司,对当地桀骜不驯王公采取羁縻政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