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吏,几个人在临河树荫下饮茶,张原看着坐在门前刻版刻工,问:“石香兄,这个刻工,天能刻多少字?”
杨石香道:“这要看刻是什字体,若是要颜、柳、欧、赵字体刻版,那就慢,天只能刻百把个字,而若是般宋体字,也叫匠体字,这种字体虽然不甚美观,但笔划横平竖直比较好下刀,个熟练工匠天能刻两百多字——这里书工只会写宋体字,若要聘请善楷书书工那工银不低。”
张原知道那本《张介子选评松江时文百二十篇》用就是匠体字,那册集子约六万字,十二个刻工天刻三千字左右,那也要二十多天,便问:“石香兄,活字印刷不好应用吗,为什至今书坊依旧采用雕版?”
杨石香道:“活字成本高,而且排版也不易,小批量印刷还是雕版比较方便。”
张原点点头,心想:“泥活字不经用,铜活字费用太高,铅活字还得组织人搞科研,暂时还是用雕版,雕刻印刷用千多年,直到晚清、民国时才被西方传来铅字印刷淘汰,可见还是很方便。”说道:“那石香兄就要多费心,翰社书局刻工、印工今年先扩充倍,年底前再扩充倍,雇佣两类刻工,类就是匠体字刻工,另类是能刻颜、柳、欧、赵字体刻工,有些精品书籍刻工、用纸都应该要讲究些,书工也要请两个善楷书,老童生或者老秀才皆可。”
杨石香点头道:“介子兄放心,经营书铺有年,做这些是轻车熟路,往年是无书可印,也怕赔本,如今有翰社为后盾,尽可放手去操办——不过在下要问句,目下除介子兄新点评这本时文选本,还有何书可印?”
张原道:“出书来源石香兄不用愁,会想办法,你只管把技艺精良刻工、印工招揽过来就是,书局也可自己培养刻工,雇佣些贫家聪慧少年当学徒,三、五年后不也可用吗,们要做长远计。”忽问:“石香兄可认得苏州冯梦龙?”
杨石香道:“冯梦龙曾见过面,他三兄弟都颇有名气,人称吴下三冯。”
张原道:“这次去苏州,要会会儿冯梦龙,请他为们书局写些拟话本小说,定然大卖。”
张萼笑道:“不说其他,单那百回本《金瓶梅》就能让翰社书局忙碌年,这回去南京,定要找到全本《金瓶梅》手抄本,然后刻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