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民有对这些具体细节还不太清楚,他转头看看负责水力织机人,便是他熟悉关小弟,这个小孩才十七八岁,但从机械班出来已经做过多个机械项目,每次都表现很好,小小年纪就成工坊里面技术主事,还在文登大学堂兼职教习。
关小弟恭敬中有点骄傲,对两人道:“两位大人,从棉条抽绪,便是棉纺有别于丝麻织物最要紧项,俺们起研究过江南织机,他们转子般为三锭四锭,盖因纺工手执棉条,手抽绪,五指之间便最多四条,由此锭子不能超过四个。”
刘民有和周来福都不懂这些,认真听着关小弟讲解,他们看关小弟神态,应该是有预案能解决。
关小弟继续道:“蚕
量六倍,虽然明代人口不如清末,但市场容量也是非常可观,刘民有相信这个推动力能带来经济、技术、管理转变。所以刘民有带着工商司做个计划,准备在登莱搞棉纺织产业,水力和人力相结合,不搞单家独户作坊,上来就要像其他登莱工坊样搞集约化生产,从成本上压过江南。
刘民有希望通过集约化生产、技术创新来加速这进程。技术创新就是使用新式机器,除水力纺车外,还会有人力纺车,以解决大量人口就业。
商社从各地采购来机器,刘民有都交给机械系,包括些农书,比如王祯农书里面就有人力畜力多锭纺车,每日夜可纺麻百斤,最高级水转大纺车,转子数多达三十二个。他推断宋代就有这类多锭纺织机械。
商社在各地采购不少种类纺车,普通用棉纺车中,般为脚踏动力,比起西方手摇式单锭纺车来,脚踏式能够让双手解放。明代中国纺机转子大多为三锭四锭,在这个时代也是领先全球。
相比起工业g,m前英国,纺织科技还不如中国十三世纪水平,因为他们连多锭概念都没有,直到1764年珍妮机发明才有多锭纺织机械,而水力纺纱机更是要等到1769年,足足比中国水力纺机晚四百多年。
商社调查结果里面让刘民有疑惑是,宋代就有用于麻纺织水力纺车,但直到明末,却从来没有过用于棉纺水力纺机。此时江南等地也有水力纺车,不过仍是只用于织麻,却没有任何用于棉水力机械。
他特意在工商司下面工业研究室设立这个项目,然后又从文登大学堂机械系抽调很多学生参加。奖金很高,研究室和机械系群年轻人干劲十足,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人力纺纱、水力纺纱和织布。
有以前工坊、科技班和职业校积累,有专研精神人很多,熟练工匠也不少,研究进展得很快,刘民有今日是专门来这里视察项目,同行还有商社总管周来福。
看到出棉纱线,周来福也满是笑容,他久做商社,对棉布行情很清楚,般来说,织布比纺纱快,很多时候是织机等纺机,水力降低劳力数量,转子数量是人力十倍以上,那登莱价格会比江南低得多,唯顾虑,就是水源可能不足。
周来福看着那些抽棉条学生,对刘民有问道:“刘大人,这个水力纺纱机倒是好,就是这个棉条,若是还是要人力来抽,实际也节约不人,最多是省力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