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筑城,这就是皇城。它从东、南、西三面环卫着宫城。从此,般都城就有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道城墙和三个严格区分区域。
隋唐长安城布局特点是宫城位于整个都城北部正中,南面隔条200米宽大街与皇城相接。宫城和皇城又合称为内城,郭城从东、南、西三面环抱内城。不过,到北宋,都城城、郭布局又发生较大变化,成为三重方城结构。宫城(又称皇城)居全城之中,里城(又称阙城)包着宫城,外城(又称罗城)又包着里城。南宋临安城和明代南京城由于居平原和丘陵相交地区,受地形和河流影响,无法按照隋唐长安或北宋开封布局,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将宫城布置在比较合适地方,分别在城最南端和城偏东方。
在城与郭布局发生变化同时,宫城在都城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也由大演变为小。汉长安城宫殿占都城极大面积,仅长乐、未央两宫就各占全城面积1/6和1/7,加上官署、武库、宗庙、太仓等朝廷各机构建筑物,占去9/10面积,剩下供居住仅占1/10。因此,般贵族也要居住在郭外。唐长安城宫城仅占全城面积3.7%,皇城占6.3%,二者相加才达10%,而居民区则占63.8%,其他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较之汉代有很大进步。
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据刘敦祯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商业区“市”位置也发生变化。最初市设在宫城北面,以符合《周礼·考工记》“面朝后市”原则。汉长安城就是这样建筑,九个市都在未央宫、桂宫、北宫北面。曹魏邺都突破这种布局,市移到宫城南部坊里间,改变“面朝后市”传统。
宫城和“市”位置变迁,带来另个改变。西汉长安宫城在全城西南,整个城坐西朝东,以东门为正门。但是,在东汉洛阳城中,南、北二宫南北纵列,以南门为正门,形成坐北朝南布局。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都城从坐北朝南发展到东、西对称,并有南北向中轴线布局,宫城向北移紧靠北城垣居中,突出体现皇帝“面南背北”、“面南称王”意义。不过,到元代,为附会《周礼·考工记》,元大都又重新采用“面朝后市”原则,将宫城移到都城最南面,包在第二道城萧墙之内,居民区和市场都在萧墙之外。到明代北京城,又将皇城和宫城推到城市北部,但不是最北部,因此仍不同于隋唐。
郭和城平面形状也不断变化。般是近于方形,但不是如《周礼·考工记》中说是正方形,而是长方形。曹魏邺都以前,基本上是南北纵长方形,从邺都起东西向横长方形开始出现。但总来说,以后都城仍以南北向纵长方形为主。还有些都城外郭,为适应当时具体情况和地形,不采用方形布局。西汉长安城先造宫殿,然后再筑城,故外郭形状很不规则,状如天上北斗,因此又被称为斗城。明太祖为加强南京防御,修建外郭时,因地制宜,把许多有军事意义小山和玄武湖都囊括进来,因此南京城平面形状也很不规则。此外,隋唐洛阳城、南唐金陵府和南宋临安府皆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