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分享危险快感,都市传说暗含心理危险让人觉得刺激,相信这是种普遍心理体验。
《夜行实录》故事是虚构,但不安情绪却真实存在。都市传说和口头传播“逼真”故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对世界潜在不安始终存在。
生物学有个观点认为,寻求新鲜刺激和爱好挑战新环境动物,适应能力较强,其基因传递下去概率会更大。这是种生物本能。虽然们智力发达到令生物本能退化、隐藏,但在这点上,应该和动物相同。有人爱极限运动,有人爱恐怖片,有人爱丛林探险……正因为都市中人无法探险,探险节目和真人秀往往很受欢迎。
写夜行者故事时候,也会想:是在营造恐怖和危险吗?这样对吗?每次思考完,都更坚定地继续写。可能是因为拥有某种偏好危险体验基因,和恐怖片爱好者样。
生活在个比较安全环境中——截至目前,还没人在面前割肾。绝大多数人都和样,都有种确定感,相信自己生活在个安全环境中。
故事。都市传说与现实贴近,让本雅明定义“故事”,变成“来自不远处亲身经历”。
《夜行实录》是虚构故事,有人问,你故事为什写得那可怕?
大人故事之所以能吸引和警告小孩,是因为讲得有模有样——“这事就发生在××路”“某某家小孩因为不听话就被抓走”。这正是都市传说讲述特点,也是千百年来口头文学基本属性。
真实和幻想,处于故事创作两个极点。不同作家有不同见解。
《洛丽塔》作者纳博科夫看不上真实,他说,小说是虚构。在这位用想象力和结构技巧讲故事大师看来,人类骗术永远比不上自然,要是有人说他小说是真人真事,他会觉得这是侮辱艺术,也是侮辱真实。喜欢纳博科夫,觉得他小说好看,但也喜欢“编得跟真似”故事。
在安全环境里体验危险想象,会更确信当下安全,更警惕潜在危险。从科学上讲,这是肾上腺素和杏仁体分泌激素直接平衡,也就是刺激引发快感。
认为,要直面生存真相,而不是袋鼠式地生存。
生存最大真相是死亡,如何应对这事实,会决定个人如何
在看来,非虚构和伪记录方法更贴近普通读者内心。即便是纳博科夫虚构,也总会和现实有所关联——他自传性文集《说吧,记忆》便是这样种手法,在真实记忆与幻想之间搭建隐秘桥梁。
真实,是种美,而营造真实写作方法,是种审美取向。同样,对黑暗和光明不同关注,也是种审美取向,它更能唤起情感,感染力更强。所以,在写作中,尝试学习这种讲故事技能。“像真样”并不是现实世界真实,而是故事呈现真实,或叫叙述逻辑真实。
为达到这种效果,在写作中尝试不同方法,用更基于现实世界素材来营造真实。这使写作游走在边界,就像用刀尖挠痒,但不划破皮肤。
这种写法,有两个目:
第,引起正视和警示,对人性恶与生存环境劣进行展现。读完后黑暗体验是必然,也是必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