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担任湖广总督是吴文镕。吴文镕是江苏仪征人,历任湖北、江西、浙江、云贵大员。由于有“剿贼”经验,太平天国西征军攻入湖北形势危急之际,清廷调他为湖广总督,坐镇武昌。
早在道光十八年(1838)曾国藩中进士时,吴文镕是主考官之。所以按当时惯例,曾国藩要称吴文镕为“座师”。两人关系向亲近,曾国藩日记中留下二人交往多次记录。吴文镕出任江西巡抚时,曾国藩专门送别,并赋长诗以志怀。
吴文镕到达武昌之时,全城已经逃徙空,官兵仓皇无计,人心涣散。吴文镕临危不乱,传集僚属,誓以死守。他当日就住在保安门城楼之上,示与守城官兵共生死之意,当时随身仅仆马,无书吏师爷
撒下,撒完也就完。而曾国藩却认为,他手中这支新军队是天下全部希望,不能轻易孤注掷。
曾国藩拒不出兵,不光让江忠源等朋友失望,也令湖南通省官绅对他有意见。曾国藩为建立湘军,四处劝捐,甚至勒捐(强行摊派),从社会上筹集大量钱。现在国家有急,皇帝屡令他出师,他却做起缩头乌龟,几次拒绝。社会上对他议论四起,他只是付之笑。
给刘蓉信中,曾国藩这样说:
省中人言籍籍……有以书来贺起行者,有以书来责迟缓者,仆方付之笑,以为不足办(辨)而已。……如仆者,尚何忌何待?然不稍为储峙,则此后更无继者,故不得不稍慎也。(48)
省城里说什都有。有写信来祝贺出发,有写信来责备迟缓。都付之笑。对个人得失没什想法,怕是如果不好好准备,轻率出动,失败之后,整个天下就没有人敢于继续尝试镇压太平天国。
在给其他朋友信中,曾国藩这样解释说:“此次募勇,成军以出,要须卧薪尝胆,勤操苦练,养成艰难百战之卒,预为东征不归之计。若草率从事,驱不教之士,执窳脆之器,行三千里之远,以当虎狼百万之贼,未与交锋而军士之气固已馁矣。……故鄙意欲竭此两月之力,昼夜训练。凡局中窳苦之器,概与讲求而别为制造,庶几与此剧贼决死战。……虽蒙糜饷之讥,获逗留之咎,亦不敢辞。”(49)
也就是说,这次训练湘军,必须卧薪尝胆,勤操苦练,练成能而百战艰难士兵。如果草率出兵,带领没有训练过士兵,拿着劣质兵器,和虎狼样太平军作战,没交锋就已经先败。所以决心日夜训练,劣质兵器律淘汰替换。虽然别人讥讽浪费军饷,不敢迎难而上,也不怕。
这时候曾国藩,真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曾国藩这几次抗疏拒旨,则为造船、购炮与练兵赢得时间,使湘军免遭轻进覆灭之灾,为日后彻底战胜太平天国积蓄基本力量,但是也进步强化他在咸丰头脑中“刺头”印象。自从登基以来,还没有人像曾国藩这样而再,再而三地强硬顶撞他,如此坚决地拒绝他命令。只因湖南鞭长莫及,他对这支湘军本来也没抱什太大希望,这才没有对曾国藩追究到底。但是他对曾国藩反感与日俱增。
曾国藩拒不出兵,不但损折好友性命,也送自己座师老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