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江忠源是否看到这封回信。咸丰三年(1853)十二月十七日,太平军炸塌庐州城墙,乘势杀入。江忠源因为孤立无援,抵抗不住,转战至水闸桥边,身受七伤,投古塘而死,时年才四十二岁。曾国藩亲家、候补知府陈源兖等也同时死事。曾国藩得到信息,不觉“呜呼痛哉”!
然而为天下大局,他只能如此。咸丰皇帝把曾国藩这点儿兵当成芝麻盐,需要时
抵安徽?
三、三省合力防堵之说,系臣骆秉章与臣函内言之;四省合防之说,系臣江忠源与臣函内言之。臣之才力固不能胜,臣之见解亦不及此,此系吴文镕、骆秉章、江忠源三臣之议论。然舍此办法,则南数省殆不可问矣。
四、饷乏兵单,微臣竭力效命,至于成效,则不敢必。臣以丁忧人员,去年奏明不愿出省办事,仰蒙圣鉴在案。此次奉旨出省,徒以大局糜烂,不敢避谢。然攻剿之事,实无胜算。且贼势猖獗如此,岂臣区区所能奏效。臣自维才智浅薄,惟有愚诚不敢避死而已。至于成败利钝,无可恃。
皇上若遽责臣以成效,则臣惶悚无地。与其将来毫无功绩,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时据实陈明,受畏葸不前之罪。臣不娴武事,既不能在籍终制,贻讥于士林;又复以大言偾事,贻笑于天下。臣亦何颜自立于人世乎!中夜焦思,但有痛哭而已。(45)
这封奏折很长,这里只是摘录。奏折要点有四。个是他确实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正在兴办战船,“昼夜催赶,尚不迟缓”,明年正月底才能装齐大炮出征;二是咸丰指示不符合实际情况,长江沿岸,到处都是太平军,“何能遽行扫清,直抵安徽?”三是辩白四省合防论不是自己看法,而是这几个省总督巡抚致意见。
最后条,则是对咸丰表明自己心迹。曾国藩说,当初本在家守孝,是你硬让出山。出来带兵,本来就没有经验,处处都是困难,所以不得不再三准备。如果你现在非逼着草率出兵,肯定会失败。与其失败之后,你治“大言欺君”之罪,不如现在受你治“畏缩不前”之罪。个文臣为国练兵,不能在家守孝,已经受到士林讥讽,现在又以大言欺世,受到全天下嘲笑,又有什面目自立于人世。深夜焦思,只有痛哭。
千言万语,就是现在不能出兵,你想怎处分,随便吧。
这封奏折写得强硬而又沉痛,句句顶着咸丰来,这是副死猪不怕开水烫劲头。
咸丰早就知道曾国藩脾气,现在看这封奏折,知道曾国藩是不可能让步,只好自己给自己找台阶,反过来说曾国藩说得有理,让步抚慰,还说“汝之心可质天日,非独朕知”(46)。
和皇帝他只能讲具体困难,和朋友他才能掏出心中大计划。曾国藩给江忠源回信,解释他何以不出兵。他说,这次练兵,他是为天下根本之计着想,因此“必须选百练之卒,备精坚之械。舟师则船炮并富,陆路则将卒并愤,作三年不归之想,为百战艰难之行”,这样才能挽狂澜于既倒。如果仓促起行,“人尽乌合,器多苦窳,船不满二百,炮不满五百,如大海簸豆,黑子着面”(47),这样军队纵能速达,又何堪战,无异于送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