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此奏虽不尽属固执,然官衔竟不书署抚,好名之过尚小,违旨之罪甚大,着严行申饬!(26)
上道上谕,已经任命你署理湖北巡抚,你这道奏折,竟然不写这个头衔。违旨之罪甚大,传军机处对你严行申饬!
这句话倒打耙,实可谓鸡贼之至。
这道朱批批回来,曾国藩倒吸口冷气。他推辞番,只是为面子上好看。万万没想到,辞谢奏疏还没有送到北京,咸丰皇帝收回成命上谕就下达。可见咸丰对他防范到什程度。
而且湖北巡抚职,给是曾在湖南与曾国藩屡次作对陶恩培担任,陶未到任前,由刚刚因曾国藩攻占武汉而从“署理”转为“实授”湖广总督杨霈兼任。
处处与地方官相交涉”(22),而地方官往往不予配合。
早在给皇帝拒绝出援安徽奏折中,他已经隐约提到这方面困难,他说:
臣系帮办团练之人,各处之兵勇既不能受调遣,外省之饷项亦恐不愿供应。虽谕旨令抚臣供支,而本省藩库现仅存银五千两,即起程月之粮尚恐难备。且贼势猖獗如此,岂臣区区所能奏效?(23)
说明调兵筹饷之难。现在,皇帝给他个巡抚位子,湖北全省都可以听他指挥。他可以以湖北为根据地,从容筹划彻底打败太平天国大业。
不过,他还是得上疏辞谢下。因为在出山之时,曾国藩已经告知天下亲友,自己孝中出山,只为救国,不为当官。不能不有所表示。所以他给皇帝上道奏折,恭谢天恩后又说:
曾国藩攻占武汉,远远观望荆州将军官文“论功被优叙”,并无功劳署理湖广总督杨霈和自己政敌陶恩培都得到重赏,而他本人不仅未得到地方实权,皇帝又无理找三分地追究曾国藩“违旨之罪”,并且“严行申饬”。这分明是大功不赏。
曾国藩不能不深思。他强烈地感受到皇帝对他猜忌和不信任。
曾国藩实在没想到这个皇帝这糊涂。他曾国藩研习理学多年,最讲就是个“诚”字。他对朝廷血诚,天日可表。因为战失败,他可以投水z.sha,可见他出山作战,绝不是为自己,可是皇帝就是不能理解。
曾国藩不免忧惧伤心。他在给几个弟弟信中曾经说过“功名之地,自古难居”(27)居然这快变成现实。
恰在此时,“某大臣”之言也传入曾国藩耳中,更使他忧谗畏
奉命署理湖北巡抚,于公事毫无所益,于臣心万难自安。母丧未除,遽就官职,得罪名教,何以自立?是以不敢接受关防,仍由督臣收存。(24)
咸丰皇帝接到这道折子,这才后悔自己拿回巡抚职务上谕发得太早。对啊,曾国藩按惯例肯定会辞谢巡抚职,等他自己主动辞谢,再顺水推舟,同意他请求多好!现在倒成自己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实在是脸上火辣辣。所以见曾国藩这封奏疏,他自作聪明,在上面批这样句:
朕料汝必辞,又念及整师东下,署抚空有其名,故已降旨,令汝毋庸署湖北巡抚,赏给兵部侍郎衔。(25)
就是说,早就知道你肯定辞谢,所以你没辞之时,就已经降旨不让你当。
接着,转羞为恼咸丰还在奏折上批这样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