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他在给丁日昌信中,介绍自己办学经验供他参考时则说:“局中各员譬犹弟子,阁下及藩司譬犹塾师,勖之以学,教之以身,诫之以言,试之以文,考之以事,诱掖如父兄,董督如严师,数者缺不可,乃不虚设此局。”
(18)他幕僚赵烈文在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二日日记中也说:“揆帅会试幕僚,每月二期,今当第二试,应教撰《对策》
(7)《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2011年,第138页。
(8)《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2011年,第223页。
(9)《曾国藩全集·书信》2,岳麓书社,2011年,第694页。
(10)《曾国藩全集·书信》2,岳麓书社,2011年,第701页。
(11)《曾国藩全集·家书》1,岳麓书社,2011年,第501页。
,断难有瘳,吾恐仍不免北行。自顾精力颓唐,亦非此局之人,惟祈速死为愈耳”。他在讲这些话时“神气凄怆”,致使能言善辩赵烈文都感到“无以为慰”(94)。
不过事实证明,李鸿章毕竟是可以信赖杰出人才。他接手“剿”捻后,力排众议,坚决执行曾国藩河墙战法,利用河流天然障碍,重点设防,布置关锁,采取坚壁清野政策。“以静制动”,“觅地灭贼”,力图将捻军束缚在个较小范围之内,使他们无法发挥纵横驰骋、流动作战优势,达到聚而歼之目。
河防战略首创者是曾国藩,收获成功是他学生李鸿章。不过李鸿章此时年富力强,头脑更为聪敏灵活,在战术上,则把守与攻、堵与击、围与剿结合得更紧密,运用得更为得心应手。因此他领兵年多后,就把捻军镇压下去。
曾国藩以自己抽身退步,完成湘消淮长、曾李瓜代过程。
(1)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捻军》1,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13页。
(12)《李伯元全集》第4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12页。
(13)《曾国藩全集·书信》1,岳麓书社,2011年,第301页。
(14)美国学者福尔索姆说,李鸿章身高“至少有六英尺”,六英尺合1.83米。见过李鸿章本人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说:“李穿着双厚底缎面朝靴,站着时候,身高在六英尺四英寸以上。”六英尺四英寸合1.95米。学者翁飞认为,综合李鸿章现在留下来全身照和些史书描述,李鸿章身高应该不低于1.83米。
(15)容闳著,王蓁译:《在美国和在中国生活追忆》,中华书局,1991年,第83页。
(16)《曾国藩全集·书信》2,岳麓书社,2011年,第314页。
(2)《曾国藩全集·奏稿》8,岳麓书社,2011年,第328页。
(3)《曾国藩全集·奏稿》1,岳麓书社,2011年,第5页。
(4)《曾国藩全集·书信》1,岳麓书社,2011年,第677页。
(5)《曾国藩全集·家书》1,岳麓书社,2011年,第339页。
(6)《曾国藩全集·书信》2,岳麓书社,2011年,第7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