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此行,其着意在察看楚军各营气象,其得处安在,其失处安在,将领中果有任重致远者否,规模法制尚有须更改者否,悉心体察。(24)
这显
当然,曾氏幕府特殊不只在于其大,更在于它很像个学校。这个学校校长,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在给朋友信中描述他幕府中主官与幕僚关系说:“此间尚无军中积习,略似塾师约束,期共纳于轨范耳。”(16)也就是说,他在幕府中对待下属,就如同老师对待学生样。(17)
确实,曾国藩是把他幕僚们当学生看待。们从曾国藩日记和书信中可以看到,即便在戎马倥偬之中,曾国藩也按期在幕府中组织考试,般是每个月两次,方式是曾国藩出题,让幕僚们作文。然后他像老教师样,在深夜批卷。同治元年五月初六日,曾国藩给他二十多名幕僚出道“策问”题,同时还让每人拟道告示。事见曾国藩同治元年五月初八日日记:“夜接课卷二十余篇,盖初六日余出策题道,拟告示道,令忠义局及各员应课,至是始交卷也,粗阅过。”(18)
为什要把幕府办成学校呢?这是曾国藩人才战略决定。
要办大事,必须用可用之人。大清王朝到晚期,所谓“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科举培养出来人,不是废才,就是半成品。要想适用,就要自己动手,进步陶铸。所以曾国藩幕府既是储备人才之库,也是陶铸人才之所。
曾国藩人才实践,第步是求才。他说,“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出异人”(19),而“大约上等贤哲,当以天缘遇之,中等人才,可以人力求之”(20)。寻找人才,要如同饿鹰扑食,贪商求利:“采访如鸷鸟猛兽求食,如商贾之求财。”(21)他行军打仗,每至地必贴出告示,“询访英贤”,广为访察,称“本部堂久历行间,求贤若渴,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技,均准来营自行呈明,察酌录用”,“如有荐举贤才者,除赏银外,酌予保奖”。凡具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22)他幕僚中如王必达、程鸿诏、陈艾等人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求得。“曾国藩周围聚集大批各类人才,幕府之盛,自古罕见,求才之诚,罕有其匹。事实证明,其招揽与聚集人才办法是正确和有效。”(23)
所以李鸿章到来,他非常高兴。
第二步是观察。每有赴军营投效者,曾国藩先发给少量薪资以安其心,然后亲自接见,认真面试。李鸿章到来之前,曾国藩先寄给他三百两以安其家。到来之后,曾国藩在近个月时间里,与他多次长谈,就是为进步观察解他,看看他在数年军旅生涯中有没有什长进。
要做到用之无误,不仅要察言观色,还要试之以事,验之以效。新人到来后,曾国藩通常都会让他们到前线去经历段,是让他们直观解湘军面貌,二是通过他们来解前线近期情况,三是通过这种方式鉴别他们能力。
李鸿章到来后不久,曾国藩就给他份任务,让他随同曾国荃率军自抚州进兵景德镇。五月十七日(公历6月17日)曾国藩致书李鸿章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