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在此前讲过,曾国藩对外观念,前后发生过巨大变化。在开始,他也是和大清王朝普通官民样,是单纯彻底“爱国主义者”,认为对外当然应该强硬。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让他认识到中国和列强在军事上巨大差距,特别是海上力量完全不在个水平面上。
他对彭玉麟分析说,中国也许能在某次局部战争中取胜,但是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根本没有取胜之道:
中国兵疲将寡,沿海沿江毫无预备,而诸国穷年累世但讲战事,其合从之势,狼狈之情则牢不可破。能防御口,未必能遍防各口;能幸得时,未必能力持多年;能抵敌国,未必能应付各国。在今日构衅泄愤,固
事,教民好欺不吃教百姓,教士好庇护教民,领事官好庇护教士。”(47)
听说威名素著曾国藩前来,天津百姓纷纷传说起则新谣言,那就是皇上“专调曾国藩来天津驱逐洋人”。他们这些爱国民众,终于有主心骨,他们都摩拳擦掌,等着和洋人们决战,把中华大地上所有洋人杀光,还天朝上国清净。
到天津之前,曾国藩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为平息这种浮嚣民气,在前往天津路上,他写好篇文告《谕天津士民》。曾国藩向天津绅士百姓声明,他此行不是为开战而来:“出示弹压,但言奉命查办,决计不开兵端。”(48)把汹汹好战之心先都收起来。
此文出,全体天津人都有点莫名其妙,搞不懂曾大人葫芦里卖是什药。“曾国藩倒行逆施,引起天津人民极大愤慨,他贴出告示,入夜便被人撕毁;还有人在告示所署‘曾国藩’名字上,挂缕白麻,表示曾国藩为洋人披麻戴孝。”(49)
但是这道告示确实有效地刹住鼓动战争舆论,大家都明确地知道曾大人肯定不会和洋人开仗。那且等着看曾大人下步会怎做。
六月十四日,曾国藩又走步棋。他听从崇厚建议,致信恭亲王及总理衙门各官,打算先把天津几个地方官撤职查办:“拟先将道、府、县三员均行撤任,听候查办,亦可稍塞洋人之口。”(50)
把这三个人撤职,是曾国藩认为地方官确实有责任。天津知府未经详细调查就发布确认有人迷拐告示,操之过急。天津教案发生前,天津百姓已经喧闹多日,情形日益紧张,这几名地方官没有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特别是带武兰珍到教堂对质后没有立刻向围观民众公布对质结果,对教案发生负有不可推卸责任,因此数事,应该予以撤职。
另外,此举也可以让法国人心平气和地开始谈判。天津教案处理原则,是让法国人“消气”,避免战争。法国公使已经表明态度,要严惩中国地方官,所以这样做可以向法方表示中方认真处理此事诚意:“该使要求之意甚坚,若无以慰服其心,恐致大局决裂。”(51)
然而撤掉三个很得民心中国*员,令曾国藩更大失天津人心。人们本来认为大帅到来,会继续追究洋人责任。没想到下车伊始,竟然就宣布决不开战,而且还拿下三名中国*员。难道大帅也变成汉*吗?
曾国藩不是不知道这样处理会激起舆论不满。他这样做,自有他道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