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极有权力人之间历史性会面。曾国藩曾经以为太后会向他咨询如何推动王朝中兴这样大问题,但是这样期望落空。除“练兵”,保证各
办,而军机恭邸以下尚不知始末。女主临御而威断如此,亦罕见矣。”(13)
也就是说,慈禧太后不受别人蒙蔽,做事明敏。曾国荃参奏官文,慈禧看到奏折后,要找军机大臣胡家玉核实部分情节,但是只把奏折相关段落给他看,不让他看到全文。因此直到派谭、绵二人去查办此事时,奕等军机大臣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官文当然也不知道曾国荃到底指控他什,没法提前做准备。可见慈禧很善于保密,政治手腕相当高明。
奕则“聪明过人”,是皇族中最为开明和开放人物。因此这个班子如同前几代皇帝那样勤政,且做事颇能顺应大势,所以朝廷“枪法不乱”。“本朝君德甚厚,即如勤政端,无大小当日必办,即此可以跨越前古。”(14)
正是因此,他度认为大清中兴有望。
对这个班子认识发生转折,第次是发生在“剿”捻期间。曾国藩尚未出征前,慈禧就搞次小政变,夺奕权。慈禧在政变中表现出蛮横无理,出乎曾国藩意料。曾国藩发现,在慈禧心中,王朝前途远没有个人权力重要。“剿”捻后期,慈禧味急于求成乱指挥,更让曾国藩认识到她是个没有什战略眼光领导者。
进京面圣,与慈禧直接接触后,曾国藩失望更加严重。
同治七年(1868)底,曾国藩北上就任直隶总督。十二月十三日他抵达京师,翌日觐见慈禧慈安两太后及小皇帝同治。
曾国藩对这次谈话做很久准备。他认为他将和慈禧就治国、外交等重大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然而,慈禧开口,问多是家常。曾国藩在日记中有详细记载:
巳正叫起,奕公山带领余入养心殿之东间。皇上向西坐,皇太后在后黄幔之内,慈安太后在南,慈禧太后在北。余入门,跪奏称臣曾某恭请圣安,旋免冠叩头,奏称臣曾某叩谢天恩。毕,起行数步,跪于垫上。太后问:“汝在江南事都办完?”对:“办完。”问:“勇都撤完?”对:“都撤完。”问:“遣撤几多勇?”对:“撤二万人,留尚有三万。”问:“何处人多?”对:“安徽人多。湖南人也有些,不过数千。安徽人极多。”问:“撤得安静?”对:“安静。”问:“你路来可安静?”对:“路上很安静。先恐有游勇滋事,却倒平安无事。”问:“你出京多少年?”对:“臣出京十七年。”问:“你带兵多少年?”对:“从前总是带兵,这两年蒙皇上恩典,在江南做官。”问:“你从前在礼部?”对:“臣前在礼部当差。”问:“在部几年?”对:“四年。道光二十九年到礼部侍郎任,咸丰二年出京。”问:“曾国荃是你胞弟?”对:“是臣胞弟。”问:“你兄弟几个?”对:“臣兄弟五个。有两个在军营死,曾蒙皇上非常天恩。”碰头。问:“你从前在京,直隶事自然知道。”对:“直隶事,臣也晓得些。”问:“直隶甚是空虚,你须好好练兵。”对:“臣才力怕办不好。”旋叩头退出。(15)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