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黑色魅影徘徊在西部,窥视着内地,让连续几代清朝最高统治者席不安寝。如今,大清最强大敌对势力被彻底消灭,乾隆终于可以长长地出口气。
但乾隆仍然放不下心来。这场战争形势几起几落,让他从大喜到大悲,经历数度煎熬。本来,在他计划中,这场战争只需要数月时间,数百万两军费。没想到,战争最终拖三年,次战争变成三次,中间出现平定喀尔喀蒙古叛乱这个插曲。向臣民许诺迅速成功演变成场惨胜,军费最终高达数千万两,多名大将折损,乾隆有些恼羞成怒。
而战争过程中准噶尔部蒙古人表现出强悍倔强,也令乾隆心生后怕。在准噶尔四部中,只有杜尔伯特部第次投降之后,直忠心耿耿地服从大清,其他三部,都是屡降屡叛,让乾隆吃尽苦头。这支历史上再演出惊人之作蒙古部落确实有着般民族没有硬骨头。如何对付这个民族,乾隆费尽心思。仅仅分而治之似乎难以彻底削弱这支蒙古人力量。他十分担心数十年后,准噶尔部蒙古人春风吹又生,重新成为大清敌人。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做出个惊人决定:对准噶尔部蒙古人,除杜尔伯特部外,“总以严行剿杀为要”。
这实际上是道种族灭绝令。
其实,在整个平准战争中,“残酷”直是主旋律。头两次平准战争虽然没有出现有计划大屠杀,但是“因粮于敌”策略本身就是场屠杀。在进军过程中,清军直是以抢劫作为补充军粮唯手段。那些被抢走所有牲畜准噶尔蒙古人后来大多死于饥饿。准噶尔人开始以为清军是自己救星,及至发现他们其实是强盗后,越来越多人自发地反抗清军,对他们展开袭击。因此,在第二次出兵时,清军已经开始大肆屠杀平民。他们“宁可错杀千,不可放过个”,凡遇到可疑蒙古民众,律杀掉事,以维护自身安全。而这策略也得到乾隆首肯甚至鼓励。乾隆二十年(1756年)八月日,清军参赞大臣哈达哈等向皇帝奏报:清军来到济尔玛台地方时,遇到厄鲁特位部落首领敦多克带领几名亲信前来投降。清军认为他们形迹可疑,不敢断定是否真降,遂将敦多克等人“俱行诛戮”,随后又带领大军来到这个部落游牧地,把毫无准备1700户牧民“悉行剿灭”。乾隆皇帝收到这个奏报之后,认为哈达哈“奋勇可嘉”,授为领侍卫内大臣。
在展开大屠杀前,乾隆已经多次导演过整部落灭绝事件。
阿睦尔撒纳反叛后,乾隆分别任命新准噶尔四部汗王。其中任命巴雅尔为辉特部汗王,沙克都尔曼吉为和硕特部汗王。乾隆二十年十月,乾隆获悉巴雅尔追随阿睦尔撒纳复叛消息后,大为震怒,他命人全力剿灭辉特部,对和硕特部汗王沙克都尔曼吉,也密谕清朝将军“倘稍有可疑,亦当乘其不备,先行剿灭”。
沙克都尔曼吉在平准战争中率先投降清朝,所以才被封为“和硕特汗”。他是坚定效忠清z.府。叛乱四起时,他拒绝附从叛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率本部四千余户离开故土投奔内地,来到清军驻地附近,“依巴里坤(清西路大军军营)近城以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