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填补准部留下土地,乾隆从各地迁移人口。其中有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有蒙古部落喀尔喀人、察哈尔人,有穆斯林东干人,甚至还有来自满洲锡伯人和高丽人。十
然后再“办理”。
在清军第三次平准战争中,大部分穷困准噶尔蒙古人仍然把清军当作把自己从战乱中解救出来“恩人”,见到清军到来,“妇孺欢呼,如出水火”。更有许多蒙古人听说清军到,成群结队地,个部落个部落地赶赴清军所在地,向他们归顺投降。对于这些人如何处理,心思缜密乾隆早有指示。早在第三次平准出发之时,他就指示清军将领,在地广人稀之处,见到蒙古人,当时就可杀掉。但是如果遇到大批人户来投降,不要立刻剿杀,因为人数太多,时杀不过来,“难保无二逃窜之人,泄漏其事”,令其他部落人闻讯逃跑。所以他命令,把那些大批投降蒙古人,要批批地押送到甘肃内地之后,再全部处死。
乾隆指示原文是这样说:“大兵此次进剿,厄鲁特蒙古人必然会大批投诚。如有到巴里坤投降者,可以把他们头目先行送到京师,其他部众,可向内地迁移,等到过巴里坤之后,对那些男人,都尽行剿戮。所余妻子,酌量分别赏给官兵为奴,不得稍存姑息。”(《清高宗实录》乾隆二十二年二月)
清军攻克伊犁之后,乾隆再次下旨说:“现在,两路大军接纳投降蒙古人甚多。他们外表归顺,内心未可全信。可将他们先迁至巴里坤,然后再迁到肃州,然后进行诛戮。”
数万名投降清军蒙古人就这样被长途驱赶到内地,在些不知名山谷里,被全部杀掉。
二“盛世”武功(2)
大屠杀结果是蒙古民族个重要支系消失。准噶尔四部,除杜尔伯特部汗策凌始终未叛,对清朝极表忠诚,得以耕牧如常,以及达什达瓦之妻小部早降后被迁至他地未灭外,几乎全部被杀掉。《草原帝国》称:“准噶尔人民,主要是绰罗斯部民和辉特部民几乎全部被根除。”据清军将领明瑞奏称,经过他们屠杀之后,自巴尔呼特岭到造哈岭、直到纳林廓勒,乌兰乌苏这些地方,已经“不见人”。
俄罗斯西伯利亚当局则向彼得堡报告说:有个部落“几千顶帐幕,只剩下三顶”。
这次种族大屠杀死亡数字,历史上无准确记载。《准噶尔灭亡纪略》中说,屠杀超过百万。魏源《圣武记》说,计准部数十万户,“先痘死者十之四”,即因传染病死者十分之四,“继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最后“歼于大兵者十之三”。除妇女、小孩被掠走当奴隶之外,准噶尔蒙古所剩无几,作为个大部落已经不复存在。“数千里间无瓦剌帐篷”。
噶班沙拉勃在《四卫拉特史》中这样记载屠杀过后场面:“准噶尔地区几经兵火,残破不堪。耕地、牧场荒废,城镇、村庄被毁,人口更是急骤减少。”很多年以后,龚自珍途经准噶尔,看见“准噶尔故壤,故库尔喀喇乌苏,若塔尔巴噶台,若巴尔库勒,若乌鲁木齐,若伊犁东路西路,无庐帐,是阿鲁台(即额鲁特,指准噶尔——笔者注)故种者。”(龚自珍《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