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过泰山脚下,见到位妇人在新坟前哀哀恸哭。孔子停下车,询问是怎回事。妇人说:“是在哭三个人。公公、丈夫和儿子都先后被老虎吃掉。”孔子很吃惊:“虎患如此严重,为什你们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说:“因为这里虽然有老虎,却没有严酷政治剥削啊!”
孔子听罢,发出那句著名感叹:严酷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
这只老虎,就是越来越集权国家。孔子虽然未见到商鞅变法,但是他经历春秋战国之际第次改革,也就是鲁国“初税亩”。
周室既衰,,bao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第四上》)
“初税亩”是国家增强税收能力种改革。孔子对这种社会变化趋
后世历代儒生最高政治理想也是回到“三代”,说白其实就是回到西周。
所以孔子说他“述而不作”。儒家已经有系统化经典,周代传下来“五经”,因此不需要他劳神再去写作。他需要做,就是整理和传授而已。
所以,孔子并没有创新,他风尘仆仆到处游说,是希望当权者能按他意图来“从周”;他广收门徒,四处讲学,也是为让更多人能传承“周公之道”,散播更多文化火种。所以,儒家这学派真正始祖并不是孔子,而是周公。孔子自己也说,周公就是他心目中神样存在,他经常梦到周公。[15]所以汉代儒生坚持认为,儒门宗主是周公,周公才是“先圣”,是开创者。孔子不过是“先师”,是传授者。[16]这个想法孔子如果得知,肯定会举双手赞同。
三
孔子为什要回到过去呢?主要是他非常反感春秋战国时代变化,反感人心不古。
虽然孔子活着时候,秦国还没有统天下,但是随着各国间战争日趋激烈,周秦之变趋势已经很明显,中国血缘社会正在崩溃过程中,孔子对“巧言令色”“人心不古”“礼坏乐崩”“世风日下”这些“陌生人社会”苗头非常敏感和痛心。薛涌说:“从们两千多年后人角度看,在这方面,孔子可以说是最早看到专制将腐蚀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先知。”[17]
所以孔子不光主张文化上要回到过去,连政治结构也要全面回归小共同体时代,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恢复到周初那个千七百多个小国并立状态。这就和老子主张不谋而合。孔子和老子都喜欢小国寡民状态,道理很简单:只有几千人口小国,才能形成个“熟人社会”,才能像个大家庭,才能让“民德归厚”。
孔子反对社会变化第二个原因,是反对国家组织能力和汲取能力提高,对民众压迫加重。
《礼记·檀弓》记载个故事——也许不是史实,但是很传神地说明那个时代气氛: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