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项政策出,商人们纷纷踊跃出资,国家获取巨额财富。
然而汉武帝花起钱来如同漏斗样,这笔钱不长时间就花光,怎办?
汉武帝还有第二步,“加税”。钓不出来,就直接加税。汉代对商人本来征1.27%商税。汉武帝发布道“算缗”令,要求商人主动向z.府呈报财产,老实交代家里有多少房子、多少马匹、多少钱财,税率由1.27%提升为6%,提高4倍多。
6%税率,今天看起来并不能算高。而且官府规定是你主动申报,并不主动上门来查。听起来很宽松,汉武帝很仁慈啊。
所以“富豪皆争匿财”,人性古今相同,几乎所有商人都心存侥幸,多多少少有所瞒报,也就是说,普遍违法。但要命是汉武帝有后手跟着,等商人都申报后,又下发个“告缗”令,这个厉害:谁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其他人可以向官府告发,告以后,官府就查抄没收他全部财产,分给告发者半。这叫作“告缗”。
其他国家比,有个很鲜明特点,那就是z.府直接面向每个农民收税。而其他国家在前现代化时代绝大部分实行是“包税制”和“纳贡制”。“包税人”和“头人”管理个地区,具体如何征税国家并不管。中国却是通过国家机器直接到每家每户收税。
这看起来比较“现代”。但问题是,在传统时代,技术上无法建立起现代税收体系,税收管理极为粗放,县令收多少税是有非常大弹性。由于传统中央z.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时,通常只顾保中央收入,不顾地方利益,给地方z.府分比例太低,因此地方z.府通常会以地方办公经费名义额外征收各种附加费。对这种情况,中央z.府也只能默许。但问题是,多收多少,国家并没有固定标准。黄仁宇说,传统中国大弊病是“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征收多少,实际上是地方官“良心账”。
既然如此,地方*员自然就“不讲良心”,尽可能多收。本来应该在正税之外多收10%就能满足办公需要,但最后可能变成20%~100%,甚至更多。多部分除落入自己腰包外,再层层上供上级,叫作“陋规”。因此才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法。
二
当然,们以上说都是常态下办法。在非常态下,传统官僚体系还有很多新花样。
这下,几乎所有商人都掉进陷阱,而且掉
们前面讲,汉武帝大笔花钱,府库为之空。于是汉武帝决定向民间收割财富。最肥茬是谁?当然是商人。
武帝初年,随着经济发展,大批大工商业主崛起,家业万贯,实力相当雄厚。汉武帝对这些巨商非常反感,认为他们虽然如此有钱,却对国家没什用,因为他们“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指责他们不帮助国家急难,导致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那,怎搞到他们钱呢?
汉武帝第步是“卖爵”。挂起批诱人诱饵,把他们钱钓出来。“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
买爵位有什好处呢?打仗不会征发你去当兵,也不再征用你当劳力,免除终身徭役。买武功爵人,还可以当官,可以免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