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朝贡体系在文化上具有传播功能,在政治上具有协调功能,在经济上则很多时候是个赔本赚吆喝买卖。
但是,就是这种赔本买卖,清朝也想继续做下去,因为这事涉及中国外交传统,更涉及王朝面子。所以咸丰决定,不惜切代价,不能让外国人在北京派驻大使。
但是,怎才能让已经签订条约不生效呢?条约墨迹未干,如果直接撕毁,结果自然是爆发另场战争,中国取胜概率极小。咸丰皇帝左思右想,最后
。比如洪武七年(1374年),暹罗商人沙里拨冒称是本国国王令其同奈思里侪刺悉识起来进贡,因为装得不像,被朝廷识破(《明史·暹罗传》)。
因此,传教士利玛窦认为,朝贡关系本质,不是世界向中国朝贡,而是中国向世界朝贡。这话当然说得太过分,不过历史上很多时期,朝贡确实对中原王朝形成难以承担经济重负。比如明代与周边多次冲突和战争,通常都不是因为人家不来进贡,而是人家进贡太热情,明朝招待不起,只好撕破脸。
比如日本人在中国打“争贡之役”。嘉靖二年(1523年)6月,日本两个地方诸侯为争夺进贡利润,派出两拨朝贡使团同时来到中国。他们在宁波发生冲突,不但相互杀戮,还在回国途中沿路大肆烧杀抢掳,由“贡使”变为赤裸裸“倭寇”,明朝只好派兵镇压,追击备倭都指挥刘锦、千户张镗等明朝官兵皆战死。浙中大震,史称“争贡之役”。
再比如土木堡之变,也是蒙古人为进贡而打。明初与部分蒙古势力达成封贡协议后,蒙古人频繁跑来进贡,进贡马匹数量越来越超出规定。明朝方面掏不起“马价”,要求他们少来几回,少贡点马,但是蒙古人说什也不听。太监王振很生气,于是压低“马价”,结果激怒蒙古人,对明朝大举入侵,导致“土木堡之变”。这在事变后蒙古人与明朝谈判过程中说得很清楚:“自太师父祖以来,至于今日,朝贡朝廷三十余年。你使臣进马,往往待以厚礼,遇以重恩。近因*臣王振专权,减少马价,以故勒兵拘留太上皇帝圣驾,抢掠人民,杀害军马。……”(李实《北使录》)
事实上,明代蒙古人为强行进贡,除土木堡之变外还有过场“庚戌之变”。嘉靖年间,蒙古俺答汗多次给朝廷写求贡书,请求进贡,原因说得很坦白:
臣等生长北番,……生齿日多,衣服缺少,……各边不许开市,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入边作歹。
就是说们生活在草原地区,天然缺乏衣料等生活用品。朝廷不许们进贡来换取生活物资,各关口又不许贸易,导致们无法生活下去,只好入关来抢。
俺答汗承诺说:“如果许贡,即约束其下,令边民垦田塞中,夷众牧马塞外,永不相犯。”如果你让们进贡,以后就不打你们。
然而嘉靖皇帝说什也不同意蒙古进贡,结果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率军攻到北京附近,大肆焚掠骚扰,“残掠人畜二百万”,宣称“予币,通贡,即解围,不者岁虔尔郭!”你要让来进贡,就退兵,要不然,年来打你次!直到明朝保证允许他们前来进贡后才退兵。
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