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咬牙道:“若下官日后能从外府运米入城以为后续,可否先将仓粮出粜?”
王同知闻言笑道:“李大人果然足智多谋,难怪从前陈巡道如此倚重你,老夫便以此事相托付。”
其实有个很简单办法,上书朝廷申请减免苏州府钱粮,增加本地存留。但王同知和李推官似乎都暂且忽视这个主意,不到万不得已怕是想不起来。
闲话不提,李佑匆匆上轿奔赵家巷而去,他要去找未来南京礼部侍郎、分守苏松道赵良义老爷。在李佑想来,作为将要负责苏松二府民政*员,赵良义现在也该出把力气,不然成烂摊子话面子都不好看。
进赵府,李佑被引到厅上。此时赵二老爷不知忙于何事,传话叫李佑稍候,自有府里清客西席出面先陪着李推官闲谈。
抢米,他们吃不上饭,后果更严重,旦有人带头,搞不好要满城骚乱。府城有几十万人口,乱起来是那好控制吗?
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李推官心里还是放纵穷人从为富不仁、囤积居奇粮商那儿抢米,免得有人饿极后铤而走出更大险。这算是种变相绥靖政策,只求不要出现民变,就让那些粮商为稳定大局牺牲些罢。
本来事情也就这样,但今天洞庭楼案苗头很不好,已经开始烧杀抢劫普通商家富户……这趋势令李推官很在意,如此发展下去,和骚乱还有什区别?他感到不能再坐视不理、放任发展。
那个知县为何还不到任,慢得简直像蜗牛,事情都要老爷兜着,李佑暗骂。这会儿李佑倒忘,若不是迫切需要有人兜住事情,朝廷就地越级提拔他这本地人当推官作甚?很大程度上是为节省新官上任时间,免得出现权力真空,要不是李佑资历出身文凭实在太差,没准能直接任命他当府城知县。
算起来吴县新知县从京城到苏州府上任,路上至少个月,这个月内要是出乱子,朝廷问责起来,李推官估计要落个戴罪立功下场。
等到赵良义进来,李佑上前见礼,等宾主落座后,寒暄几句。赵良义便问道:“李大人所为何来?想必有要事。”
李佑答道:“为求老大人救命而来。”
惹得赵良义轻笑两声道:“言重,到底是何事?”
“府城米贵,民心不稳,下官坐不安席。老大人即将出任分守道,亦不能坐视不顾,不然出变乱再收拾起来更加繁难。下官想到老大人曾任湖广粮储道多年,那湖广也是产粮大区,斗胆请老大人筹谋二,苏府百姓幸甚。”
赵良义沉吟片刻道:“原本还有些避嫌想法,担心士林评个热衷官位急于揽权。如今事情迫在眉睫,也不虚辞假意。当尽快修书,请些有交情
想来想去,要想解决潜在变乱,根本在于米价,不然人心骚动下怎办都是治标不治本。
米价问题终究还是要面对啊,李佑叹道。又返回府衙去见王同知道:“如今情势危急,姑苏仓余有两万石米粮,可先出粜。”
王同知否道:“不可。三四月青黄不接才为最危急,非到那时仓中米粮不能轻动。”
“只怕等不到那时候。”李佑说。
王同知坚决不同意,“眼下出粜,只是饮鸩止渴尔,到三四月满城饥民饿殍,等两手空空如何待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