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把总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将李大人官职念遍,兼管府守备司李大人除通判这个扯淡门面官衔之外,还是江都县正堂。江都县地面事他说算,私盐怎查法还不是他句话事!
听他说年有十万两以上总收益啊……若能插手其中,每年落到手里起码数以千计,相较之下,现在每年二百四十两外快收入真是少到可怜!
李佑察言观色,心里有把握,对三把总又是个仰天长叹。
“本县用有数百巡役缉私,但多为本地人,根缠枝绕下查禁私盐极其不力。本官这外来竟然感到满城无可靠之人,不过近日听说营兵皆是从外乡征发,本以为军心可用,共创缉私大业!今日见却叫本官大为失望!大为失望!”
李大人口气很痛心疾首,很怒其不争,很恨铁不成钢,却又很冠冕堂皇。就算某姓罗敌人在这里,听到也不怕他检举揭发,他只是很名正言顺地说严厉打击私盐而已,其他意思大家自己脑补就行。
十万白银听在中下级武官耳朵里真是天文数字,在场人中,恐怕只有罗知府听到这个数字后可以保持冷静。
这年头想要真正打动人心不是那容易,可李佑这些话之所以能让众人激动,并不是靠空口白牙张嘴,而是有实实在在根据。
国朝两淮盐场外销,淮北盐走淮安府,淮南盐走扬州府。但淮南盐产量占到两淮总产量四分之三左右,因而般人说起两淮盐事常常默认是淮南和扬州,淮安府便只能委屈地被称作小扬州。
两淮盐之所以销量可以占到天下半数,很大原因就是水运便利,商家喜欢运淮盐。在淮南沿海地区三十个盐场之间,有弯弯曲曲串连各盐场河流,叫做串场河。从串场河拐出来,又有条东西向河流,叫做运盐河。
每年有几亿斤淮盐通过纵横数百里运盐河运出盐场,可以想象这条河路繁忙。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运盐河头连着泰州、通州盐场,另头就是江都县。经过江都县,数亿斤纲盐才能抵达大江上仪真港,转运到湖广、江西等处。
别说三个把总,就连刚刚坑过李佑辛守备也被忽悠得产生些许同仇敌忾之感——吃盐业这碗饭人里,盐商寄籍扬州,巡役是本地人,连贩私盐也多是本地人,凭什们这些外来户只能守在扬州府看着他们吃?
从五品到七品四个武官神态落在罗知府眼中,他便觉得堂中气
换句话说,只要淮盐想外运,出产地就必到江都县,无论官盐私盐皆是如此。因而江都县被时人称为围堵打击私盐“藩篱”之地,当然也成私盐泛滥、官盐滞销重灾区。
贩卖私盐是门产业,缉查私盐也是门产业,你懂得。
在另个时空伪清,把总可能只是管百来个人低级武官。但在本朝守备司里,把总是掌几百兵正七品营官,说小也不小,和正五品守备样是朝廷命官,不是那没见识。
若是别人跑到三位把总面前,拍着胸脯许诺道:“哥带你们去查私盐!”
三位把总肯定嗤之以鼻,心情不好还要,bao打他顿出气,这是般人想干就能干?但换成眼前这位年轻六品*员如此说,那效果又不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