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捷利康选择是化学合成法话,难度更是千差万别。
于是,就在杨锐长久思考,以至于弗兰奇以为他要答应下来时候,杨锐开口道:“还是愿意作为个……独立承包商。”
这是个有点美式词汇,弗兰奇立刻理解过来,想下,道:“你是不想和其他团队合作吗?”
“有自己团队,而且很优秀。”杨锐自信微笑。
“两支团队同时做这个项目,们可以接受,你想获得股份分成?”在医药公司,同时由两支甚至四支团队做同个项目是很常见,因为再聪明管理者,也难以确定哪条路线是正确,就像是辅酶Q10研发可以有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培养法,而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培养法里面,还会有多重路线,研究者会选择最有机会和最擅长路线研发推进,但哪条最终能达到目,谁也说不上。
出资部分来说吧。”
“捷利康可以拿50万美元赞助,但你要保证与新公司畅通交流,且成果属于捷利康。”弗兰奇提出新方案,这是美国大学里教授们经常能够拿到合同,对绝大多数研究者来说,他们需要就是名声和成果,成果本身带来经济利益,大家并不在乎。
想赚钱研究员,要直接加入大公司,要在获取声望和名气以后,再加入大公司,甚至直接创业。
有公司愿意赞助研究,对任何个国家研究者来说,都是非常幸运事。毕竟,研究成功才有成果这回事,如果没成功话,钱是打水漂,很多时候,研究往往会处于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研究者照样可以根据实验写论文,博名声,不成功实验也是花钱,同样也是有价值。而投资人自然是血本无归。
杨锐也是因为与捷利康有两次成功合作,并且在华锐实验室中表现出卓越研究能力,才会得到这样纯粹赞助合同。
所以,多支团队共做个项目,就像是风险投资同时投资多家公司样,很花钱,但是增加成功率,而只要支路线成功,就可以收回所有成本。
另方
换在美国或者英国本土大学里,这样份合同也能引来几双羡慕眼神。
对纯粹研究者来说,被大公司赞助研究是最完美,毕竟,就算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无法保证自己下个项目是成功。
更准确说,诺贝尔奖获得者多数都是骗经费好手,他们言之凿凿完美项目,才是最坑钱。有些时候,他们甚至会给自己想做基础性研究批张外皮,然后拿去淘换赞助,最终即使做出东西,赞助公司也不能拿去套现。
如果不能确定成功话,杨锐倒是愿意接受纯粹赞助,反正钱是给到自己手里,用这笔钱买设备等等,也不用还回去。如果是审查不太严格基金,比如2010年以前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拿钱去买辆车开都没问题。就是管理相对严格基金,长期租赁辆奔驰宝马什也说得过去。
然而,杨锐真正优势,正在于确定能够成功。尽管他脑海中论文不能用于工厂化生产,但只要有研究思路,配合些工艺流程之类论文,重复各个生产环节难度并不大,至少比收购个公司再从头研究小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