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杰听着心里堵得慌,说:“希望工程搞几年,这里没有得到捐助吗?”
宋宝英淡然笑,说:“看来你缺乏这方面常识。咱们国家有两亿文盲,全世界每四个文盲中就有个是中国
校长室里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给人最大感受是个“冷”字。夏英杰不可理解,在这种恶劣条件下教学。即使是铁人又能坚持多久呢?中国解放几十年,何以还存在这种现象呢?
九点钟,校园内响起阵金属敲击声音,下课。学生们窝蜂地从几个教室涌出来,在校园里玩耍,大约有六七十人。孩子们天真欢快笑声给寂静大山注人活力。
位年近四十妇女拿着教材走来,她面容端庄,目光慈祥,脸上轮廓依稀可以看出宋坤影子,清瘦身材穿着厚厚棉衣显得不太合体,齐耳短发里过早地出现几缕银丝。这就是校长宋宝英,让人看上眼就感到文雅和亲切。
“你找?”宋宝英问。
“是坤未婚妻。”夏英杰自介绍,又得如此这般地解释番。
这就是宋坤出生地方,也是宋宝英创办小学地方。
夏英杰不由自主地对这个地方产生种亲近感。
马坊村坐落在面较为平坦山坡上,四周又被群山峻岭围绕,村里分散地居住着百多户人家,农家宅院屋顶多是茅草,土墙下面露着石基。农田分布十分散乱,形状各异。这里没有电灯电线,使听惯机械噪音城里人会感到种质朴宁静。
走近小学校,渐渐可以听到孩子们读书声。学校建在村头,五排石瓦房被四面土墙围起,校门是木制,门旁挂着块木板,上写“马坊村小学”。
这小学校,这简陋设施,生活在都市里人们是无法想象。夏英杰踏上校园土地就感到种沉重震撼,股敬意油然升直。尽管这些建筑似乎不足以用“建筑”词来形容,但它出自个普通女性肩头,出现在这个贫穷到被人遗忘山村里,它所包含爱心、勇气和牺牲精神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用“伟大”词也决不过分。
“是这样。”宋宝英明白,她将夏英杰从头到脚看遍,心疼地说:
“从海南绕到这儿,这冰天雪地,真难为你。走,带你去伙房暖暖身子。”
伙房紧挨着教师宿舍,有十几平方米,靠墙垒着个大炉灶,上有口大铁锅,烧是干柴,旁边有两口大水缸,有几袋粮食,宋宝英点燃炉灶,往锅里倒进水。
“用这种方式取暖吗?”夏英杰问。
“让你取暖是捎带。”宋宝英说,“天太冷,给孩子们烧点儿开水喝,不然孩子受不住。”
夏英杰根据牌子所示走进校长办公室,确切地说只是单人宿舍多张办公桌。屋里没有人,只有桌上教材、课本和角落里些简单生活用品。她从办公室走到间课堂,用眼神招呼位正在给学生上课年轻女教师。
女教师出来问:“你找谁?”
“找宋宝英。”
“她正在上课。”女教师说,“请你在校长室等会儿。”
跟在夏英杰身旁司机见状便说,他去村里亲戚家串门,顺便看看能不能找点顺路生意,并约定下午五点来学校接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