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子路听后竟勃然变色,左手猛地把揪住那人胸脯,右手挥拳狠揍他脸颊。连着两三下过后,松手,对方就十分窝囊地倒在地上。子路随即将极富挑战意味目光投向已惊得目瞪口呆另外两人,可他们都知道子路神勇,根本不敢动手,左右扶起挨揍朋友后,连句话都没撂下,就灰溜溜地走。
后来似乎孔子也听说此事。
子路被叫到老师跟前,虽然没被直接问起此事,却聆听这段训诫:
“古代君子以忠为质(根本),以仁为卫(自卫),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bao则以仁固之(用仁来安定,bao乱侵扰之人),可见是不必使蛮动粗。唯有小人动辄以不逊为武勇,而君子之勇立于义,此之谓也。”子路听得心悦诚服。
数日后,子路又上街溜达。他听到树荫下有几个闲人正在高声争辩着什。听那意思,似乎是在说老师孔子坏话。
训斥。因此,他对孔子心悦诚服是回事,但是否能立刻接受孔子感化则又是另回事。
孔子在讲“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时候,并没将子路考虑在内。因为他觉得尽管子路身上缺点很多,但绝不属于“下愚”之类。相反,他比任何人都更欣赏这个狂放不羁。因为他看到子路身上种无与伦比“美”,那就是,纯粹“无利害性”。由于这种“美”在该国民众间太过稀有,故而除孔子,谁都不认为子路身上这倾向是种“德”,反倒显得是种难以理解“愚”。但是,孔子十分明白,比起这种世所罕见“愚”来,子路天性中“勇”和政治方面“才”,都是不值提。
在对待父母态度上,子路做到谨遵师嘱,约束自己,好歹遵从相应形式。因此,入孔门后,他亲戚就对他刮目相看,赞誉有加,都说这个无法无天愣头青变成依头顺脑孝子。然而,这些赞扬反倒让子路觉得十分别扭。因为他觉得,这算什“孝”呢?不过是虚情假意罢。还不如以前率性而为,令父母头疼那会儿来得真实呢。他甚至觉得,为现在如此虚伪自己而高兴那些亲戚,真是太无聊。虽说他不是个精细心理分析家,但毕竟是个正直之人,所以才会意识到这些吧。很多年之后,子路突然发现双亲已垂垂老矣,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那矫健身姿,顿时潸然泪下。从那时起,子路“孝”才真是无与伦比,全心全意。在此之前,他“孝”只是“应景式孝”,也就是那回事。
三
某日,子路在街上行走时与两三个昔日好友不期而遇。这几人虽不能说是游手好闲无赖,却也是放纵不羁游侠之徒。子路站定身躯跟他们聊几句。其中人上下打量番子路穿着后,语带讥讽地说道:
“从
“啊呀,这就是所谓儒服吗?可真够寒碜。”
又说:“不喜欢长剑吗?”
子路没搭理他。可他随即说出话却叫人没法不搭理。
“怎样啊?听说那个叫孔丘老师就是个大骗子。脸上本正经,净说些心里没影儿话,还挺能忽悠人呢。”
要说这话也并无什恶意,只是跟以前样,在混熟朋友面前耍耍毒舌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