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到深夜。平亚留下黑貂皮长袍,曾太太教她改成貂皮旗袍自己穿,其实她用不着这样御寒冬衣。她顶多是绣八双鞋,那是她应当在新婚次晨,正式拜见婆婆之时献给婆婆。但是因为平亚生病,没有来得及。献给婆婆这种礼物是要由新娘亲手做,借此炫耀下新娘手工精巧和孝顺,所以手工不能潦草。女人穿上这种鞋,非常欢喜,因为这足以表示儿媳妇对自己地位尊重,又表示自己有个贤德俭省儿媳妇。
但是木兰是在北京长大,陶醉在北京城内丰富生活里,那种丰富生活,对当地居民就犹如伟大慈母,对儿女请求,温和而仁厚,对儿女愿望,无不有求必应,对儿女任性,无不宽容包涵,又像棵千年老树,虫子在各枝丫上做巢居住,各自安居,对于其他各枝丫上居民生活情况,茫然无所知。从北京,木兰学到容忍宽大,学到亲切和蔼,学到温文尔雅,就像们童年时在故乡生活里学到东西样。她是在黄琉璃瓦宫殿与紫绿琉璃瓦寺院光彩气氛中长大。她是在宽广林荫路,长曲胡同,繁华街道,宁静如田园地方长大。在那个地方儿,常人家里也有石榴树,金鱼缸,也不次于富人宅第庭园。在那个地方儿,夏天在露天茶座儿上,人舒舒服服坐着松柏树下藤椅子品茶,花上两毛钱就耗过个漫长下午。在那个地方儿,在茶馆儿里,吃热腾腾葱爆羊肉,喝白干儿酒,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与市井小民引车卖浆者,摩肩接踵,有令人惊叹不置戏院,精美饭馆子、市场、灯笼街、古玩街;有每月按期庙会,有穷人每月交会钱到年节取月饼蜜供饽饽铺,穷人有穷人快乐,有露天变戏法儿,有什刹海马戏团,有天桥儿戏棚子,有街巷小贩各式各样唱歌般动听叫卖声,串街串巷剃头理发匠钢叉震动悦耳响声,还有串街串到各家收买旧货清脆打鼓声,卖冰镇酸梅汤双小铜盘子敲振声,每种声音都节奏美妙,可以看见婚丧大典半里长行列,以及官轿及官人跟班随从。可以看见旗装满洲女人和来自塞外沙漠骆驼队,以及雍和宫喇嘛,佛教和尚,变戏法儿中吞剑,叫街,与数来宝唱莲花落乞丐,各安其业,各自遵守数百年不成文传统规矩,叫花子与花子头儿仁厚,窃贼与窃贼保护者,清朝*员,退隐学者,修道之士与娼妓,讲义气豪侠青楼艳妓,放荡寡妇,和尚外家,太监儿子,玩儿票唱戏和京戏迷,还有诚实恳切风趣诙谐老百姓。
木兰想象就深受幼年在北京生活影响。她学会北京摇篮曲,摇篮曲中对人生聪敏微妙看法也影响她。她年幼时,身后拉着美丽兔儿爷灯笼车,全神灌注看放烟火,看走马灯,看傀儡戏。她听过瞎子唱曲子,说古代英雄好汉,古代才子佳人风流韵事,听把北京话声韵节奏提高到美妙极点大鼓书。从那些说白朗诵歌唱,她体会出语言之美,从每天说话,她不知不觉学会北京话平静自然舒服悦耳腔调儿。由年节日,她知道春夏秋冬特性,这年节日就像日历样由始至终调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